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汇集
建设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各级政府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海外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海外中小老板的投资 | 大力扶持本地籍在本地发展的老板的发展 | 客家籍老板之间客家地区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 发展重点产业集群 | 龙头企业、大项目、重点项目带动 | 千方百计吸引高新科技人才到本地创业,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 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 | 大力促进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并且不断快速进步 | 选择发展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型零部件元器件产业 | 发掘、发挥客家和本地人文优势,带动、促进经济发展 | 搞好城市化、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工作,带动经济发展 | 搞好城镇化、专业镇规划与建设 | 保护、规划、建设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 客家特色山区特色旅游业,产业化农业 |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客家山区具有独特比较优势的产业 | 发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园区 |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 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 |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周边发达经济圈 | 主动争取央企、省企投资大中型项目 | 争取政府专项资金、专项计划项目 | 争取各种非政府基金 | 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共同发展 | 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转移就业 | 发达市县及省政府部门等对口帮扶 | 同等条件下当地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 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 主动争取国内的非客家籍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港澳台、国外的非客家籍华人华侨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美欧日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大企业的投资 |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 工业化发展战略 |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 请本地及本地籍百姓献计献策 | 请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师调研指导 | 参观、考察、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地区的做法,避免失败教训 | 抓住国家、省实施重大发展政策机遇,实现大发展 | 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大力改造和跨越式发展传统经济
“宁都经验”的形成与启示:依托“一个人”,创建“一个园”,撑起“一片天”
客家经济网   2015 年 5 月 3 日 13 时 56 分 22 秒  
来源: 宁都人民政府网站   2015-4-28 14:05:10

    原标题:东风吹来满眼春——“宁都经验”的形成与启示

    2011年换届以来,面对基础薄弱、矛盾突出的基本县情,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统领,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聚集发展”战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也形成了今天的“宁都经验”。近四年来,省、市两级在我县召开过数十次现场会,总结推广“宁都经验”;全国30多个兄弟县市来我县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市委书记史文清多次对宁都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宁都经验”。特别是4月12日,文清书记在我县呈送的工作情况报告上批示:“宁都县基础较差,困难矛盾较为突出,工作压力十分繁重。这几年注重理念创新、工作创新;注重统筹协调,注重实践实效,探索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请政研室等相关部门认真总结,请宣传部组织媒体做好宣传。”“宁都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了振兴发展的“宁都样板”。在前期的调研谋划阶段,我县醒得早、起得早,顶着巨大的压力,实事求是向上反映困难诉求,起草的《怎样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以宁都为样本》,作为全市七个材料之一(县级唯一)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圆满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前期调研组和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到宁都考察调研工作,所提供的17个调研点极具代表性,给国家部委的同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全县一盘棋、上下总动员,调查摸底、察看现场、梳理诉求、起草材料,振兴办30多个人集中在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1000多名各级干部遍布在乡村田野走访调查。有的同志累病了,拔掉吊瓶继续工作;有的同志白天忙调研、晚上写材料。100多个日日夜夜,起草了1个总体报告和35个专题调研报告,制作了25本图文画册,摄制了5个电视专题片,筛选了200多个调研点,掌握了300多个典型事例,形成11条专题调研线路,编制了8类45个项目,累计数百万字。市委文清书记看了宁都的材料后指示有关县市,“怎么搞调研、怎么写汇报,要向宁都学习,以宁都为样本。”
  《若干意见》出台后的这三年,是收获政策红利最多的三年。全市普惠的除外,单就争取对宁都的特殊扶持,也是前所未有。政策资金方面,创建宁都县域经济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写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并促成省政府层面谋划推进;国家人社部、水利部共同对口支援宁都,明确人社从“四个方面”、水利从“十大工程”上支持宁都振兴发展,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重大项目方面,单交通建设一项,宁都就成为省市的主战场。写入《若干意见》的“乐宁于”高速公路,是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在宁都调研时,看到我县制作的全省交通规划展板,当场敲定的,现在延伸成了昌宁和宁定两条高速公路,并相继开工建设。其中,昌宁高速公路是《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市首批投资超100亿元的重大项目之一,今年年底即可竣工通车,从动议到规划、再到开工竣工,不足4年时间,这在全国高速公路建设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再过两个月,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也将开工建设,我县境内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达122公里,占同期全省开工里程的1/10,拥有3个枢纽和7个互通。同时,鹰瑞梅、吉永泉、吉建3条铁路确定途经宁都,2条省道升为国道、5条县乡道升为省道,国道里程数增至210公里、居全市第一。《若干意见》的深入实施,使宁都成为赣东南区域交通枢纽,也使当年的“宁都样本”,如今正一步步变成“宁都样板”。
  ——创造了经济建设的“宁都速度”。在宏观经济整体放缓的形势下,这四年我县的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7.5亿元和25.6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分别达到9.2亿元和6.8亿元,接近四年翻一番。
  新型工业化方面,在原来水东工业园和新中胜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我县新争取了锂电新材料产业、门业产业和电子商务3个省级产业基地。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857公顷,是之前面积的4.6倍;园区税收2014年达到9236万元,是2011年的3.8倍,使我县的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四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达到71家,新增数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易富科技在2011年10月引进,从租厂房生产到一期全面建成投产,现在成为全县首个纳税超千万元的工业制造企业;永通科技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全市第二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我县的特色产业异军突起,抓住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有利时机,在全省县一级率先开建电商孵化园,仅2014年就有78家企业抱团入驻,实现网销额6亿元,增长47%,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
  新型城镇化方面,我县启动编制《宁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同步推进永宁新城、翠微新城建设和梅江老城改造。四年来,城区累计开工建设项目60多个,建成28个;新增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达到19.3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0万。新建城市道路12条、里程达到50多公里,打通了8条“断头路”,解决了10多个城市建设的节点和难点问题,县城规划区控制面积由70平方公里扩展到108平方公里。尤其是我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铁心硬手整治违法违章建筑,在全市创出经验。
  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四年来我县共建设了503个新村点和171个农村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点,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梅江镇、黄陂镇、长胜镇进入全国重点镇名单。最典型的是小布镇,三年时间蜕变成中国最美乡镇。
  发展生态化方面,宁都梅江湿地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团结水库入选第十四批国家水利风景区,592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被纳入赣江源头保护区范围,老鹰山获批省级森林公园,凌云山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总面积达到10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9%。
  ——形成了民生改善的“宁都气象”。四年来,我县让农村5.85万户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城区近1万户家庭通过保障性住房圆了“住房梦”;建成的县第二水厂可解决县城及周边20多万人的可靠用水问题,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任务,39万农村人口饮上了安全水;对8条国省道、46条县乡道实施升级扩建或维修改造,新硬化通组公路800多公里,新修桥梁60座,宁都路上不再“震断腰”;改造低电压线路330多千米,3.56万户家庭用上了稳压电,消除了无电村,光明村里迎来真光明。我县给80岁以上的高龄长寿老人发慰问补贴,给50年以上党龄的农村老党员发生活补贴,给全县3000多个村民小组长每个月发100元的工资,每到年底各个单位按不低于700元的标准筹集钱物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特别是针对城市建设中被征收土地的失地农民,我县进一步放宽认定条件、提高补助标准,大幅增加了享受失地农民参保的人数,目前已经累计拨付失地农民生活补助和参保补贴1.15亿元。我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2.1万减少到2014年12.2万人,同比减少4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630元增加到2014年的5495元,同比增收51%。
  发展社会事业力度最大。四年新创办了宁师中学等4所县城学校,正在加紧建设新宁中等5所新校,在24个乡镇全面铺开“一乡(镇)一个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改建校舍27万平方米;补发了拖欠11年之久的农村教师第13个月工资200多万元,化解了宁都中学债务3200多万元,教师人均绩效工资由2011年的1.08万元增至现在的2.58万元,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覆盖面比2011年分别提升了250元和20%。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人数比2012年增加了272名,增长56.1%,连续三年有学生考入清华和北大,打破了连续8年没有清华北大生的窘况。我县四年共投入4.5亿元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院等三所县城公立医院同时搬迁新建,对6所乡镇卫生院和299个村卫生所进行改扩建,全县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县级医院新增业务用房10万平方米,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面积2.84万平方米,县级医院病床位数由原来的1086张增加到2166张,基本上翻了一番。我县建成全国唯一以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为主题的纪念园,全省县一级条件一流的县体育中心场馆,对小布中共苏区中央局等红色文化遗址群进行维修和保护;成功举办了纪念宁都起义80周年大会、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第六届县运会,承办了省运会社会部篮球赛、四国青年男篮巅峰争霸赛等重大赛事,策划了“中国名家看宁都”、“特区作家看老区”、“56个少数民族作家拥抱宁都”等大型文化活动,出版了《发现宁都》、《人文宁都》系列丛书,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宁都在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塑造了同心实干的“宁都形象”。四年来,我县一年一重点,先后开展“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大讨论、主题教育、教育实践、深化提升活动,从思想到行动,从干部到群众,不断激活干事创业热情,形成党群干群合力同心的良好局面。
  在思想上,全县上下感恩奋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每逢清明节,数十万干部群众自发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清明祭奠,告慰革命英烈,继承光荣传统;走近每个村,处处可见感恩楼、铭恩屋,贴着红五星、红对联;县医院退休干部李艳生,用自己一生收藏的党史资料,办起了永不闭幕的红色展览,成为红色基因传承人。
  在行动上,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县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带头苦干实干,走遍了宁都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外地的干部以宁都为家,工作不分双休日和节假日,牺牲了绝大部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本地的干部不分一线、二线,都冲在最前线。特别是需要集中攻坚时,各级干部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四年来,无数次与群众谈征地拆迁安排在晚上、清表空地安排在双休日,连续两年的春节前两天,数百位干部坚守在拆迁打通“断头路”的第一线,大家兢兢业业、从无怨言。
  在作风上,广大干部为民务实,深入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建立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平台。干部摸清了实情、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用“三送”干部的话说:“以前群众怕上门,现在群众盼上门。”东山坝镇小源村村民曾作兴,幼年丧父,双目失明,老婆残疾,儿子患病,房屋摇摇欲坠,家里一穷二白,生活举步维艰。“三送”干部与其结“穷亲”,捐资筹款帮他儿子治病、挑砖搬瓦帮他建房,加上“新农合”报销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老曾办好了两件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四年多来,我县共组织4147名“三送”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结对帮扶,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3万件,解决实际困难1.5万余个,争取帮扶资金8000余万元。广大基层群众对此无不交口称赞:“中央送来苏区振兴好政策,干部带来苏区干部好作风”。
  形成“宁都经验”,带来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宁都经验”的形成,源于迎难而上的责任和担当。
  正如文清书记在批示中所说的那样“宁都县基础较差,困难矛盾较为突出,工作压力十分繁重。”所以,在宁都工作,干同样一件事情,要冒更大的风险,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多的心血。2011年刚换届的时候,全县的违章建筑蔓延肆虐,仅县城规划区内就有2000多栋违章建筑,相当于前10年商品房开发的总和,在暴利的驱使下,当地村民、城镇居民、地下小产权开发商、部分社会地痞流氓、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都参与其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强制拆除阻力重重。当时,在拆与不拆的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担心涉及人数众多、触及个人私利,可能招致不利威胁,引发群体性不稳定事件。面对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新一届班子果断决策,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六必拆”为突破口,大张旗鼓地打了一场摧枯拉朽的查违拆违攻坚战,拆了20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处理了15名国家公职人员,最终把这股不正之风打压下去,顺利打开了工作局面。
  2012年苏区振兴规划启动伊始,我县在广泛深入调研县情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反映苏区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现场调研点,但在要不要如实上报的问题上也存在争议,有人主张家丑不外扬,揭短亮丑有损宁都形象;有人直言不能“为了钱,不要脸”。面对种种担心、顾虑甚至是非议,我县坚持实事求是,顶着压力如实向上反映诉求,三番五次反复跟踪对接汇报,成功争取了一大批事关宁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政策写入《若干意见》,并且像昌宁高速等重大项目快速实施、即将建成。可以说,宁都成了苏区振兴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10多年前的2003年,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以招商引资方式租赁给外商经营50年,但外商经营期间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到位,老百姓对此颇为不满、深感痛心,翠微峰是宁都人的精神后花园,但很多人因为一张门票却只能透过门缝偷窥自己的“后花园”。今年元月1日,我县经过反复酝酿、科学分析,果断决定依法收回翠微峰“两权”,并免费向县内群众开放。
  启示二、“宁都经验”的形成,源于一以贯之的执着和坚守。
  这些年来,我县面对复杂变换的内外形势,面对层出不穷的困难矛盾,始终如一、不改当初,砥砺前行、执着坚守。
  在对待过去的问题上,我县没有全盘否定、新官不理旧事,只要是以前定了的都执行,只要是大家认为正确的都坚持,尽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几年来,我县先后化解了原来七大组团建设中遗留的历史问题,重新启动了停滞十年之久的反“围剿”战争纪念园建设,实施了群众呼吁多年的永宁水利枢纽建设,建成了以前开工的县体育中心、县人民医院,扩大了原来新中盛产业基地的规模和容量。实践证明,正是原来历届班子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才有今天这么多亮点特色和变化。
  在对待现在的问题上,我县做工作没有东一榔头西一棒,而是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换届之初,我县确立了“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的发展战略,明确了“经济跃上去、信访降下来、风气要转变、百姓心气顺”的工作路径,制定了工业“4+3”、城市“1+2”、农业“特+专”的具体计划,设定了“宁静致远、都和民安”的总体目标。这几年,我县始终按照这些战略、路径、目标、计划执行,每年安排一个“一号工程”,每人主抓一件大事,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干一件是一件,抓一件成一件,现在很多工作都从原来的“平面效应”正向“立体效果”转变。
  在对待将来的问题上,我县立足宁都长远,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理念,追求“功成必定有我”境界,拿出真金白银,办了不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我县坚持敬终如始、善始善终,在本届班子任期的关键之年,把工作重心放在收官扫尾上,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项目,集中精力干未完成之事,对续建的工程和项目,有条件的,全力推进、加快完成;条件暂不具备的,该停则停、该缓则缓,尽量不给后任留尾巴、撂挑子、甩包袱。
  启示三、“宁都经验”的形成,源于敢于创新的开拓和进取。
  这几年,我县始终注重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目工作。
  在争取交通项目方面,我县早在2012年就聘请省交通厅为宁都编制“一环八射九联”的县域公路交通网络中长期规划,这在全省是第二个县份,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实现了项目申报和项目审批的无缝对接,提高了项目申报的效率和成功率。现在,宁都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省全市交通建设“主战场”。
  在电商产业发展方面,我县敢于做第一只吃螃蟹的人,抓住电商进农村的有利时机,依托“一个人”——宁都籍的“孔明灯大王”“2011年全球十大网商”刘鹏飞,创建“一个园”——宁都电商孵化园,撑起了“一片天”——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去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我省7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之一。
  在推进小布圩镇建设的过程中,我县充分赋予乡镇自身开发建设自主权,实行财税分成体制和对口帮扶机制,推行协商民主的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当地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妥善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由谁当主体”“如何保长效”等问题,短短三年时间,小布镇从一个破败落后的偏远小镇,快速蜕变为当今“中国最美乡镇”,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区振兴发展先进典型。
  启示四、“宁都经验”的形成,源于统筹协调的方式和方法。
  宁都是一个地域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发展任务繁重,财力人力有限,如何解决两者关系,直接影响工作成效。
  我县注重对人的统筹协调,尽最大可能地凝聚县四套班子领导特别是县人大政协班子领导的合力,把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县既给责也给权、既交任务也给福利。比如在干部任用方面,我县坚持群众口碑、单位推荐、分管领导认可、平时组织考核“四个一致”的原则,充分尊重分管领导提出的意见,树立他们的权力和威信;比如在干部待遇方面,严格落实上面政策文件规定,就高不就低,想尽办法保证干部正常的福利待遇,使县四套班子领导空前团结,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我县注重对钱的统筹协调,尽可能地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改善重点突出民生问题上,以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比如年初的财政预算,全县仅用于民生工程方面的支出就比去年增加了9700多万元,其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3860万元、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60万元、国有企业职工医保1360万元、农村低保配套1400万元、高龄老人补贴县配套810万元。我县的理念是,哪怕县财政紧一点、公职人员苦一点,哪怕宁愿少上几个工程项目,也要优先保障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县注重对工作的统筹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促进包容发展、绿色发展;在抓好发展的同时,注重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改善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注重加强群众思想素质教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几年,我县通过凝练一种精神(宁都精神),铸就了共同家园;通过建起一座展馆(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传承了红色基因;通过举办一次研讨会(易堂九子研讨会),激活了崇文情怀;通过发行一套丛书(《人文宁都》系列丛书),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扶持一批剧团(以卫东文宣队为代表的农民文艺演出剧团),传播了文明新风;通过评选一批好人(翠微之子评选),引领了时代先锋,提大地提升宁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启示五、“宁都经验”的形成,源于注重实效的心态和作风。
  心态决定状态,作风关乎成败。这几年,我县始终注重实践实效,把想干事、能成事、不出事作为衡量干部的标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能力革命、作风革新,致力营造埋头做事、善于成事、干净干事的良好风尚。
  从县四套班子领导自身做起,换届伊始就明令禁止节日收送红包、同城吃请、向部门报账等不良现象,公开承诺不打招呼、不批条子、不走后门,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严格规范县领导的公务接待、公车私用、办公用房等事项,为广大干部树立良好表率。
  从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入手,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分别由宣传、组织、纪检和“两办”牵头,先后开展了“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大讨论、主题教育、教育实践、深化提升四个系列活动,严肃查处各种阻碍宁都发展、损害宁都形象的人和事,树立一心为民、廉洁勤政的正气清风。
  从端正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坚持在信访维稳、项目建设、两区决战、“三送”工作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检验识别使用干部,突出工作实绩和基层一线,谁愿意干事、谁干了事、谁干成了事,就提拔谁、重用谁、使用谁;谁只说不干、占位不练、破坏捣蛋,就把他刷下来、请下台、踢出去!干部心态和作风的转变,直接提升了战斗力。表现在项目推进中,我县干部6天时间打通了翠微西路、环西北路等“断头路”,10天时间拉开了龙溪湖路网,3个月之内贯通了多年没有贯通的三环南路,半年时间不到攻下了拆了10多年没拆掉的南门48套房。

    (来源:今日宁都报  谢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