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客家文化产业 >> 【深读】聚焦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家具木竹及配套产业 | 纸浆造纸及配套产业 林业产业综述 | 医药产业 | 酿酒产业 | 旅游酒店产业 | 客家文化产业 | 建筑与装饰产业 | 新能源产业 节能产业 传统能源产业 | 食品饮料产业 | 调味品产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 观光农业 | 工程机械产业 环保机械产业 汽车零部件产业 | 采矿冶炼产业 | 电子元器件产业 | 水泥制造产业
【深读】聚焦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客家经济网   2015 年 6 月 5 日 15 时 48 分 8 秒  
来源: 梅州日报 作者: 李艳良   2015-5-25 10:50:5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时代经济转型新增长点。作为“世界客都”,梅州有着丰厚客家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正当其时。
  梅州文化创意产业风鹏正举 
  【核心提示】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时代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作为“世界客都”,梅州有着丰厚的客家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正当其时。梅州已举办了两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本土文创产业方兴未艾。
  【现状扫描】124家企业加入文创协会 
  5月中旬,梅州31家企业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带着当地的文创产品跨出梅州。刻有如蝇蚊般大小的字迹和纹理的竹雕、设计成围龙屋造型的烟灰缸和茶盘、带有蓝底白花客家元素的服饰••••••刚从深圳回梅的钟曼红对这些梅州展区中的文创产品印象深刻。竹片、陶瓷、服饰等普通原材料经创意与文化加持,产品附加值提升,文化创意为我市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据梅州市客家文化创意协会常务副会长、客家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曼红介绍,梅州文创产业已经发展有6年,梅州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自2013年10月30日成立不久,就承接了举办首届客家文博会的重担。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的支持下,我市已经连续成功举行了两届客家文博会,使之成为展示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企业、产品的大平台。“首届客家文博会吸引了来自德国、印尼、台湾、香港以及大陆8个省25个地市的130多家客家文化创意企业参加,第二届则吸引了169家企业数千种展品。”钟曼红说,“客家文博会的举办已经相对稳定,基本上一年一届,而且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在参展的企业、产品方面都要有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
  去年11月6日,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基地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设有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展览交易馆,文化创意研发、孵化、培训基地,版权登记和交易中心、会展、学术报告厅,以文化创意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并创造新价值,孵化最具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据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驻基地的文创企业可享受房租三年免租,仅收运营管理费。
  梅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协会助企业抱团取暖、有平台助企业沟通交流、有基地助企业成长发展,还有政策扶持强化企业发展信心。市文广新局文化产业与政策法规科负责人介绍,目前由市政府发布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主要有两份:《梅州市鼓励扶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和《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梅市府〔2012〕59号),而后者更是明确规定:2012-2016年,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400万元,支持文化重点项目建设、扶持重点转制文化企业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研究拟订《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梅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鼓励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的实施办法》和《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扶持文创产业发展。”。
  至目前,市文创协会会员已发展至124家,所涉行业广泛。文创产业正逐渐发展成为梅州朝阳产业。
    【问题聚焦】两大难题成梅州文化创意掣肘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导致梅州不少“草根”文化创意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同时,面对诸多大城市“争抢”文化人才、许多文化企业“求贤若渴”的现状,梅州文创产业人才的紧缺问题也逐渐凸现。
  ●难题1 发展资金难筹 雾罩前路
  资金短缺,是梅州不少“草根”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计划开发实景木偶剧系列视频的树德文化传媒,正是因为陷入资金困境而搁浅影视作品开发计划。
  在去年11月的第二届客博会上,树德文化传媒携新颖的实景木偶剧视频《听我来讲古之李文古妙劝四叔姆》亮相,精致的微缩版客家生产生活场景吸引了诸多市民的视线,不少小朋友更是被视频吸引,看得挪不动脚。此外,该视频在客家堂网站上点击率已经超过6万次,在优酷网上也达到7000多次。
  据介绍,《听我来讲古之李文古妙劝四叔姆》是树德文化传媒试水实景木偶剧的第一部作品,也是该公司策划的客家话系列的第一集视频。“我们策划了关于客家名人、客家风俗等系列作品,参加客家文博会就是为了寻找合作伙伴,但现场很多人只是来看看。”树德文化传媒的负责人钟沛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些遗憾地表示,虽然《听我来讲古》的市场反应不错,但愿为这部原创作品投资的人极少。
  “对于视听产品来说,播出平台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是否有回流资金继续开发。”钟沛恒告诉记者,第一集视频是由树德文化传媒投资的,但至今整个系列视频仍未有播出平台,也没有投资方注资拍摄续集。
  ◆对策
  盼“经纪人”牵线搭桥
  树德文化传媒的困境,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梅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短板:由于系统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的短缺,文化创意产品的“成长土壤”并不肥沃。
  “我们公司是一个草根团队,资金薄弱,现有的7名成员每个月只领几百块油钱,几乎是义务劳动。”树德文化传媒总设计师谢孟军说,目前团队非常渴望能与相关企业、投资方接洽,让仍躺在策划案中的客家名人系列、客家风俗系列等视频真正与大众见面。
  “不怕承认,作为刚起步的文创企业,我们自身的营销效果并不好。”钟沛恒表示,酒香也怕巷子深,梅州的不少文创产品还需要一个“经纪人”,为文创企业与资本、平台牵线搭桥。
  ●难题2 创意人才稀缺 制约产业
  去年9月,首部客家爆笑情景剧《哈嘎兄弟》在优酷、腾讯、百度等各大视频网站陆续推出,其中的客味浓浓的客家话和现代无厘头爆笑情节,引起了梅州本地网络媒体及客家游子的关注,至目前网络总点击量超过50万。今年5月,《哈嘎兄弟》第二季,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哈嘎兄弟》投资出品方谷雨传媒总经理吴宇嘉告诉记者,他在天津参加客属联谊会时了解到,漂泊他乡的客家游子仍然时刻关注梅州发展,对乡音也尤为怀念,而彼时在网络上几乎看不到用客家话演绎的影视作品,于是便萌生了制作客家创意影视作品的念头。
  然而,这样一部客味十足的影片的产出过程却困难重重。吴宇嘉说:“除了资金不足外,最令人头痛的就是人才,《哈嘎兄弟》中的演员绝大多数是在校学生,而不是专业的、专职的演员,所以我们只能赶在学生放假期间拍摄,拍出的影片也不够精美。此外,在第一部影片中,两名主演兼任导演、编剧,因缺乏社会历练和制作经验,他们写出的剧本也比较稚嫩,我们还需请专业的人再进行加工修改。”
  《哈嘎兄弟》的人才问题并非个例。钟曼红告诉记者:“技术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比如设计人才,有时候一些文化创意企业在网络上挂出招聘启事好几个月,都没有人投递简历。”
  ◆对策:
  人才引进与培育并举
  吴宇嘉认为,要解决人才的瓶颈,需要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并举。“一方面,我们在不停地寻找与我们公司发展理念相契合的伙伴,另一方面,我们也帮助演员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成长,跟第一季的《哈嘎兄弟》相比,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季中的演员表现、影片制作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少的进步。”
  钟曼红认为:“要想把文化创意做好,一定要借力,要有人才支撑。”为解决创意人才困境,客家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则致力打造一个培育和吸引人才的摇篮——梅台文化创意产业园。“我们在园区内设有专家楼,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梅州,甚至国内比较好的设计师、工艺大师引进园区中。”据介绍,梅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于今年6月开始正式运营,目前已有来自台湾、美国、景德镇、德化的专家报名入驻——其中来自台湾的一两个工艺设计师享誉全球,同时还吸收了一些大埔的技术师。“我们请的都是一些资深的老师,对一些人才比较稀缺的企业,我们也可以代培人才。同时,我们既引进了外地的专家,也引进本地的专家,希望本地的专家能接触到外面的创新理念,与他们交流学习,学习人家的精华。”
    【典型案例】
    引入文创“活水” 客家古民居焕新生
    老楼引来“文艺生产队” 
  古香古色的庭院里花香阵阵,进门只闻茶香满室、琴声阵阵,身穿旗袍、汉服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正在交谈的客人皆是轻声细语……古典和文艺是记者走进位于江南梅江四路的玉庭楼的第一感受,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里还是一个创客空间,目前已有四家文创企业进驻办公,还自称为 “文艺生产队”。
  建成于1923年玉庭楼,是一栋走马楼格局的客家民居。而在一年多前,玉庭楼却还是一座年久失修、甚至已有部分坍塌的破房子,门口垃圾成堆,老鼠蟑螂随处可见,下雨天污水横流……
  巨变来自玉庭楼“文艺生产队 ”的“文化的视野、艺术的革新、创意的融合、前卫的设计”。温亮兴是梅州玉庭文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设计师,他告诉记者, 玉庭楼屋主姓钟,全家已移民到美国,可修缮祖屋一直是他们的夙愿。当时温亮兴跟好友正在为两人的公司寻找合适的办公楼,偶遇玉庭楼之后随即萌发了改造老房子当办公区的想法。“既是出于保护客家古民居的这样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用文化艺术手段活化古民居的愿望。”于是,温亮兴和合作伙伴一起与钟家签订了20年的承租合同,并从去年3月开始改造玉庭楼。
  清垃圾、搬砖、扛材料、买木梁,重新加固房梁、墙壁,修补屋顶,重建附楼……“我们改造修缮的原则是‘保留客家人文历史风貌、融入时尚生态国际元素’,使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使用价值兼具。”玉庭文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奕发向记者介绍说。玉庭楼原本就是中西合璧的风格,因此改造团队有意识地保留了不少原有元素。比如说:室内墙上的毛主席头像和毛主席语录是原本就有的,二楼的两个大书架和条凳是用原来的房梁、楼板做的,原本漂亮的架子床拆出来做成了摆件……随着徐奕发的介绍,记者发现几乎每个角落都有老房子的痕迹,但都与“重生”后的玉庭楼分外契合,既朴素典雅又文艺天成。
  现在的玉庭楼,一楼是茶舍与咖啡厅,还有两间民宿 “样板间”;二楼是文创办公区,附楼是艺术展区。“我们对玉庭楼的定位是‘客家古民居文化艺术创客空间’的样板,吸收文化艺术家和文创企业进驻办公,产生聚核效应,打造文化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的研发、展示、销售平台”徐奕发说。据了解,下一步玉庭文化资产管理公司还将继续发掘和活化有价值的古民居,打造“宅主”私享庭院精品连锁民宿,满足人们故乡庭院情结和休闲度假需求。
  “用文化创意活化的古民居才有生命力。”温亮兴感叹说,梅州有太多的老房子急需保护,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参与活化利用,活化古民居不是简单的翻修,老房子依托文化底蕴、艺术氛围才能更好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
    【专家观点】发展文创产业 关键抓好主题 
  台湾文创学会两岸事务主席吴淑华多年间在大陆来回访问,刚刚从山东世界轮胎之都结束访问回台。她认为,目前来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趋势。梅州与台湾地形相似,都有面积宽广的山地,都聚居着人口众多的客家人。“台湾的创意思路是很丰富的, 各行各业的文创人才层出不穷,早期台湾是打造明日之星的摇篮 , 创造了很多人才与明星、名人榜。”吴淑华说,她认为梅州如要借鉴台湾的经验,在有限的资源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文创产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发展文创产业,关键是抓住一个主题亮点,打造口碑与品牌。”吴淑华说。梅州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她认为梅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在客家文化上做文章。值得一提的是,在将客家文化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同时,要避免千篇一律的搬用,在突出客家文化元素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亮点。“如果文创产业的发展有了主题和目标,文创企业可先一起来探讨用什么方式呈现衬托出来。客家文化已经被挖掘出很多东西,文创企业要发展还须注入不一样的吸引力。”
  听闻梅州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她表示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展示文创产品、加强文创行业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两岸的交流成果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能根据今年文博会的主题,组织一个有特色与亮点的创意产业与你们进行合作。”
    【记者手记】“两个创新” 相辅相成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梅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工业、农业、旅游等多个行业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融合,但“处处开花”也分散了梅州文创产品“成长土壤”中的养分。纵向来看,梅州文创企业的发展仍处于初始水平,文化产业从规模、管理到资本都还相对落后。
  因此,记者认为:梅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摸索自己的商业模式,而这既需要企业经营创新,也需要政府政策创新,“两个创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结合目前梅州的实际情况来说,政府在“资源”方面的扶持也许更重要。例如更多地策划各类文化创意宣传和营销平台让本土文创产品“走出深闺”,或是引进文化产业资本对接本地文创企业。政府搭建舞台,企业彼此竞争“上台表演”“领奖”,这也是文创产业的另一种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