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地区著名中学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广东省梅州市) | 梅州中学(广东省梅州市) | 兴宁市第一中学(广东省梅州兴宁市) | 惠州市第一中学(广东省惠州市) | 龙岩一中(福建省龙岩市) | 永定第一中学(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 | 上杭第一中学(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 武平县第一中学(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 宁都中学(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 | 安远县第一中学(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 | 南康中学(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县) | 广东北江中学(广东省韶关市) |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广东省梅州市) | 河源中学(广东省河源市) | 龙川县第一中学(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河源中学:人才辈出和谐发展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1 日 13 时 30 分 29 秒  
来源: 河源日报 李蓓佳   2007-7-22 10:59:51


 

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右二)回母校视察。(资料照片)




7月20日,市委书记陈建华, 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龚佐林,副市长温文斐到河源中学调研。


     

导弹专家张其彬(右三)回母校参观并作国防教育讲座。(资料照片)
   

    河源中学创办于1915年,是东江上游地区一所老牌学校,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建市前是原河源县重点中学,1993年3月1日起由河源市政府接管,成为市直属学校。建校90多年来,河源中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和谐结合,形成了“严谨、勤奋、朴实、进取”的校风。在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教育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90多年来,河源中学人才辈出、俊彦云集,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不同的领域,河源中学校友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不闪现着河源中学校友光辉的身影。其中最为卓著者有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导弹专家张其彬,《解放军报》高级编辑苏若舟等。还有蜚声文坛的作家诗人,保家卫国的三军将领,闻名遐迩的商海巨贾,造福一方的党政领导,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建设者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的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河源中学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既有辉煌,也有曲折,一部高考史,也是一部学校的发展史。
    
    上升期(1977年—1981年)

    十年“文革”,让中国和当时的年轻人失去了不少机会。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作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当年的12月11日—13日,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从此掀开了河源中学高考新的一页。

    此期间,河源中学适应形势的需要,迅速把办学目标转移到高考方面来,备考效果非常突出,高考成绩稳步上升,为学校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被定为河源县重点中学,同时,县教育局还抽调县内优秀教师充实到河源中学,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少学子纷至沓来,都以能成为河源中学的一员而感到骄傲。1980年高考,谢斌同学以当时少见的高分考取清华大学;1981年高考,曾素冰同学以高分考取北京大学,标志着河源中学在恢复高考后所达到的辉煌顶峰,为河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稳定期(1982年—1988年)

    这个阶段河源中学步入了高考的稳定期,每年的高考成绩一直在县内独占鳌头,成为河源县的名校,县内学子都把进入河中读书当作进入高等院校的桥梁,高考成绩不仅在县内盛享声誉,在惠阳地区也是名列前茅的,甚至在省内都小有名气。

    1983年高考,邓展英同学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1985高考,俞友康同学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1986年高考,杨日兴同学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1988年高考,陈志延同学考取了南开大学。
    
    转型期(1989年—2000年)

    1988年河源设市分区,河源中学划归源城区代管。招生范围主要是源城区,东源县的考生也有一部分,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相对而言,高考成绩也有起伏。1993年起,河源中学被定为河源市直属学校,但招生范围仍然局限于老城区(以新丰江为界,新市区的生源由市一中、市田家炳中学招收),并且东源县由于需要发展自身基础教育,不再向河中输送学生,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这期间,市区教育体制问题使得河源中学始终无法很好地定位,因而束缚了学校的发展,办学规模比较小,每个年级仅有4—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约2000左右,教职工130多人。

    虽然如此,河源中学的高考仍然取得不俗的成绩。如1990年高考,钟国兴同学考取了802分的高分。1995年高考,王志海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肖伟科同学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河源中学成为当年河源高考的大赢家。1996年高考,邝小燕同学考取了同济大学。1997年高考,曾志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1999年高考,刘王宣同学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2000年高考,肖文莉同学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
    
    攀升期(2001年—2003年)

    2001年在河源中学的校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一年,是河源中学发展至为关键的一年。从这年开始,河源中学走上了向名校迈进之路。

    2001年12月,省教育厅启动“1521”工程,河源中学领导班子闻风而动,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式向市政府提出要把河源中学创办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申请报告。这一举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经过反复论证,2002年8月2日,市政府三届38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河源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并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分两步走(即用两年时间创建省一级学校,再在此基础上打造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工作方案。至此,河源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精心部署下,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紧锣密鼓地按计划向前推进。

    从此,河源中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2002年9月得到源城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河源中学停止初中招生,实现了高、初中的分离,为创建工作迈开了可喜的第一步。原借用河源中学校舍办学的市体育运动学校于2003年迁出河中,另外择址办学。为支持河源中学创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教育局决定对市直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将市一中高中部撤并到河中,并将该校27名优秀高中教师调来河中任教,2003年开始面向全市招收高一新生,面向全国招考教师……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显示市委、市政府办好河源中学的决心。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连上台阶,高考成绩也连年提升,连续几年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如2002年高考,张宇强同学考取了浙江大学。2003年应届生高考上重点线32人,上本科线175人。本科上线率为56.3%,专科上线率为81.4%,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在社会上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
    
    辉煌期(2004年—2007年)

    从2004年开始,河源中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校容校貌日新月异,高考成绩实现了一年胜过一年的目标。

    河源中学争取省、市政府及市教育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各种途径,筹措了近6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建设上,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河源中学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七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源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河源市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河源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4年4月,河源中学以高分高评价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成为全市中学第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2005年8月学校与广州天高集团合作,成功创办河源中学实验学校。2006年12月,河源中学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成为我市首批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的学校。同时,学校确立了更高的办学目标,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河源中学建设成为“全市基础教育的领头羊”、“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重点高中”。

    2004年高考河源中学取得历史性的突破,陈少波、戴远辉同学分别以855分和823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2005年高考,钟建飞、黄娜同学分别考取了817分和802分的高分,进入高考全市九名状元之列。2006年成绩更加突出,其中700分以上的考生为42名,各个分数段的上线率均居全市前列,刘军、刁恺媛同学分别以总分824分、807分被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本博连读)录取。

    2007年高考河源中学又取得全面丰收:全市理科前10名中该校占了5名,文科前10名中该校占2人。总分600分以上的共52人,居全市重点中学之首;重点本科线以上的共162人;普通本科线以上的共656人,比去年增加了107人。朱焕发同学以满分(150分)的优异成绩荣获文科基础科全省单科状元,梁立雄同学以148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物理单科第二名。梁立雄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彭逸云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这几年河源中学的高考,真正实现了一年胜过一年的目标,起到了全市基础教育窗口的作用,为河源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90多年风雨路,90多年创业史。在新世纪新阶段,河源中学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而倍感重任在肩。河源中学决心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办学理念,坚持“科研先导、分类施教”的办学特色,以“严谨、勤奋、朴实、进取”为校训,建设“严格规范、务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奋刻苦、敏学笃行”的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再鼓风帆,向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目标阔步迈进,“市基础教育的领头羊”、“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重点高中”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这所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校正焕发青春活力,凉帽山下、新丰江畔这颗教育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校长致辞

    河源中学校长李观华:


    秉承优良传统不坠青云之志


    谈到基础教育,最不能回避的话题就是高考。

    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和辉煌传统的学校,我们河源中学近几年的高考成绩可谓蒸蒸日上,赢得社会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我们欢欣鼓舞的同时,回望30年的高考历程,其中多少滋味在心头!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志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直接促就了当年的高考。我们河源中学,就好像久困的潜龙,有了飞腾的空间。正所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河源中学以其突出的高考成绩,历年在县里独占鳌头,在惠阳地区也有一定的名气。全县的学子都把能到河源中学读书当作是通往高校的最好途径,都以能成为河源中学一员而感到骄傲。

    昨天,他们以河中为骄傲;今天,河中以他们为荣耀。一代又一代的河中人,秉承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始终担负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提高素质、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德高望重的先辈、师长,励精图治、严谨治学。一代又一代甘于奉献的老师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使河源中学这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桃李争荣,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深受人民爱戴、造福一方的国家领导,有保家卫国的军队高级将领,有卓有建树的教授、专家、学者,有闻名遐迩的商海精英,有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中间无论是杰出者,还是平凡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着光彩,都在用自己的行为阐释着河源中学的优良传统。河源中学的教师,从来不坠青云之志;河中学子,从来怀有凌云壮志?选

    可是,30年的风雨,我们也有过忧伤和迷茫,高考成绩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滑坡。痛定思痛,我们河中人没有就此而消沉,没有就此而放弃,而是全体师生振作起来,同舟共济,共谋发展。2004年,我校学子又从容踏入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学府的大门。从此,我们河中的莘莘学子如颗颗明珠一样,闪耀在河源人民的心中。至2007年,我们的高考成绩又一次成为河源人民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现在的我们,站在时间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远眺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高考为鉴,可以增斗志。河中的今天是师生顽强拼搏的结果;那么,河中的明天,将是我们开拓进取的未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时间作证,承载着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家长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我们河中人,一定要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河中人,做德才兼备并胸怀大志的河中人,做富有责任并勇挑重担的河中人,才能对得起家乡父老对我们的深情厚爱,以一次又一次优异的高考成绩,来回报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适宜教书育人的园林式学校

    目前,河源中学有60个教学班,学生30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123936 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8.5 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0163 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6.2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6.9%。凡是新的建筑物,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来进行建设,使学校的整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教学区建有教学大楼3幢(其中一幢投资900万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为新建)、办公楼1幢、科学实验楼1幢、图书馆1幢(正在建设中)。生活区建有学生宿舍6幢,师生饭堂2个。运动区有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铺设人造草皮的足球场,还有排球场、篮球场、器械场、乒乓球室及健身房等。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学校精心设计建造了憩园、池边曲径、竹林等五个人文景点,成为学生课余休闲的场所,又是读书的好去处。

    学校还设有心理辅导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校史展览室、书画展览室、科技活动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档案室、软件制作室、网络主控室、多媒体讲座大厅、多功能报告大厅等,建有主干千兆校园网络,配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60个,专任教师全部配备了手提电脑。课室、教辅室及办公室都与主控室联网,全部可以实行网络教学。学校现有藏书13.56万册,生均42册,电子读物生均30册,订阅的报刊224种,满足师生阅读需求。整个校园的布局科学合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河源中学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分流、调整、招聘”,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思想观念,培养“严格规范,务实创新”的优良教风。学校有专任教师205人,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在读研究生课程班42人;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9人,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8%,教师学历(含职称)达标率为100%。

    河源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校内部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勤奋刻苦,敏学笃行”的良好学风。学校彰显办学特色,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河源中学的一个亮点;同时对学生积极实施“分类施教”的培养方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