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河源中学简介 |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1 日 12 时 34 分 1 秒 来源: 河源中学网站 2011-1-10 9:46:38 |
河源中学创办于1915年,是东江上游地区一所老牌学校,至今已有九十多年历史。建市前是原河源县重点中学,1993年3月1日起由河源市政府接管,成为市直属学校。建校九十多年来,河源中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辈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不同的领域,河中校友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不闪现着河中校友光辉的身影。其中最为杰出校友代表有河源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导弹专家张其彬,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总裁李河君等校友。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完善。学校占地面积123936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016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6.9%。新建有8栋学生宿舍公寓,可容纳4000多人住宿。建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人造草足球场等运动场所。现有教学班87个,在校学生4500多人。有教职工35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110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15人,在读研究生课程班42人,专任教师学历(含职称)达标率为100%。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开展群体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国体育科学实验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优秀实验学校”等五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并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七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等十多项省级荣誉称号及“河源市文明单位”等十几项市级荣誉称号。 2007年12月底学校顺利通过评估和验收确认,成为我省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8年学校提出第二阶段目标:即用3年时间学校要成为“河源市基础教育的龙头学校,在此基础上用3-5年时间把学校办成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南粤名校”。市委书记陈建华亲自挂钩河中,全校师生士气高涨,同心同德、凝聚众智、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办学水平。面对学校新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一流管理,打造一流校风。早上六点天未亮,河中校园灯火通明,书声朗朗,学生们早已坐在教室里早读;到了晚上,又是另一番景象:4500多人的校园非常安静有序,学生们都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学习。对此,一位河职院教授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所以从辽宁迁到河源,就是因为河源还有一所这样好的学校。二是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围绕培养高素质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不断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校内彬彬有礼,互助友爱;走出校门,能关注社会:无论是扶助孤寡老人、捐助病残少年儿童,还是为冰雪灾、汶川大地震的受灾群众捐款捐物,都能踊跃献爱心,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创新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每天清晨6:00左右就能看到许多老师忙碌的身影,晚上又能看到老师们在学校或备课、批改作业,或辅导学生学习,或与学生谈心,勤教乐教,真正做到了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四是积极寻求各种资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近几年来针对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贫困,求学之路异常坎坷艰难,甚至随时面临着辍学的困境。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动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建立了“河源中学阳光爱心扶贫助学基金”。2008年5月16日晚,我校举行阳光爱心扶贫助学工程募款晚会,教职工捐款5.5万元,学生捐款7万多元,学生家长捐款13万多元,社会各界及各企业捐款25万元,总额超过50万元。2009年的“感恩晚会”又筹得善款65万余元。2007年9月广州河源同乡会在我校举办“希望工程班”之后, 2008年、2009年分别举办了一个“希望工程班”,2010年、2011年分别举办两个“希望班”,先后有300多名贫困优秀学生获得高中三年学业费用的资助和每个月150元生活费补助。这一举措不仅可为众多贫困家庭子女读书提供资助,让他们感受到河中大家庭的温暖,更可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一直秉承以德立校,以质强校,以研兴校战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2004年高考取得突破,陈少波、戴远辉同学分别以855、823分获全市第一、二名,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2005年高考又取得突破性优异成绩,高分人数、本科上线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率为63%和73%,其中钟建飞、黄娜同学分别考取了817分和802分的高分。2006年高考再创新高,8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有2名;刘军以总分824分被北京大学录取。2007年高考取得全面丰收,全市理科前10名中我校占了5人,文科前10名中我校占2人;梁立雄被清华大学录取,彭逸云被北京大学录取。2008年高考取得辉煌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包揽全市总分前五名,全市总分前十名我校占8人。高分数段人数我校傲居全市第一。程骥毅、潘雯瑜两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09年高考成绩更加辉煌:高分层人数继续在全市占绝对优势,刘文广同学以总分672分列河源市理科第一名;全市文科总分前10名我校占7人,全市理科总分前10名我校占6人;范红蕾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河源市唯一一个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2010年高考成绩全线飘红!我校丘敏、刘泽彦同学勇夺全市文、理科第一名,刘泽彦同学以投档分726分在全省排名第二,被清华大学录取。全市文、理科总分前10名,我校分别占7人和6人,本科增长率达到25%。2011年河源中学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廖乔曦、吴芷筠同学以646分、680分勇夺全市文科、理科第1名,吴芷筠同学高考成绩位居全省理科第24 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全市文科总分前10 名,我校占6人;全市理科总分前10 名,我校占8人。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本科上线人数1100人),增长率40.3%。重点上线人数189人,位居全市重点高中之首,增长率11.8%。郑承峰希望工程班63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为62人,上线率为98.4%。 目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稳定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日益显著,已如期实现成为河源市基础教育龙头学校的目标。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一流管理;进一步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争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创造一流育人环境,争取早日把学校办成“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南粤名校,为河源教育事业和社会各项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