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文化概要 >> 客家精神 >> 中华精神客家魂
客家文化概要
客家文化综述 | 客家认同 | 客家精神 | 客家话 | 客家文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报刊杂志、专著
中华精神客家魂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15 日 16 时 14 分 7 秒  
来源: 梅州日报   2009-10-12 16:16:33

    [专家论客商]

 



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 杨宏海


 
  源于中华民族的客家精神,存在于客家民系的肌体血脉之中,我根据自己的考察研究和分析,尝试用五个关键词进行归纳:崇文重教、刚毅“硬颈”、爱国爱乡、开拓创新、坚忍耐劳。
  中华民族文化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客家文化就是这条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支流。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独特民系,在千百年的迁徙磨炼中形成的客家精神文化,是伟大的汉民族精神在特定条件下的延续与发展,关于客家精神的内涵,曾经有过众多的归纳与讨论,可谓众说纷纭,过于驳杂。我认为,必须抓住这一民系最具个性特征的元素,才能凸现客家精神的典型特征。总的来说,源于中华民族的客家精神,它存在于客家民系的肌体血脉之中,突出鲜明地表现在民风习性及其杰出人物身上,我根据自己的考察研究和分析,尝试用五个关键词进行归纳。
  一、 崇文重教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多是衣冠望族的后裔,南迁后居于“百越之地,蛮荒之域”,为求生存只能信守“耕读传家”,特别注重文教,力求让子弟“知书达礼”。在客家社会里,读书成为谋生与发展的基础,科举功名成为客家社会衡量人们价值的重要尺度,“门前一对桅杆竖,表旌门弟是书香”。在福建、广东等客家聚居地,除了众多的学宫黉舍蔚为壮观之外,在不少客家祠堂的前面,矗立着一根根直挺高耸的石桅杆,当地人把这种石旗杆叫做“石笔”,它既是家族荣耀的象征、精神的图腾,又是客家人崇文重教、“学而优则仕”的标识。而在客家地区家喻户晓的童谣,如《蟾蜍罗》、《月光光》等,则将“读书为荣”的理念,融进了客家孩童的血脉里,镌刻在一代代客家人的心中。
  二、 刚毅“硬颈”
  英勇刚毅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更是客家人的杰出表现。客家祖先由于逃避战乱,辗转迁徙寻找生路,在穷山恶水的艰苦环境中锻就了既“刚”又“硬”的“硬颈”精神,百折不挠、刚毅执拗,从来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和本国腐朽势力的反动统治,为了民族独立国家的富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每当民族危难国家危亡之时,都有一批客家人挺身而出、奋起抵抗。像文天祥、洪秀全、孙中山、刘永福、叶剑英、叶挺、谢晋元……个个都是铮铮硬骨、义薄云天。诚如英国人爱德尔在其著作《客家人种志》中曾经这样评论:“客家人乃刚柔相济,也就是既刚毅且仁爱的民系,而有不畏强暴的特性”。
  三、 爱国爱乡
  客家人爱国爱乡精神源自中原汉族传统,因自身的颠沛流离,切身体验到战争离乱民族灾难国家贫弱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在“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窘境中最为痛切地体验到故土的可贵,而将家庭意识乡土意识和民族国家意识交织在一起,养成爱国爱乡的优良品德。
  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割地求和,国内民不聊生、山河破碎,黄遵宪写下了大批爱国诗歌:“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丘逢甲在抗日保台失败后,感时抚事,痛陈“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忧愤深广地喊出了“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两位诗人回乡后,积极倡办新学造福桑梓。
  客家商人张弼士远涉重洋、兴办实业,经营“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享誉天下,在海外捐资教育、弘扬中华文明不遗余力。当他得知德国轮船规定华人不准购买官舱票时,愤而创办航远公司,打造远洋巨轮,与德国轮船同走一条航线,规定比德国的同等官舱票价低一半,也不卖给德国人,迫使德轮取消了歧视华人的规定,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威风!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牢记父亲遗训:“子孙万代都不能忘记故土家乡,”一生爱国爱乡,捐助国难,斥巨资兴办公益事业,实现了“爱国不敢后人”的诺言。“亚洲领带大王”曾宪梓自改革开放以来,热心为祖国家乡捐助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事业200多项。慈善家田家炳捐出十余亿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达数百项。在他们身上,始终体现了对祖国人民深沉的感情和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
  四、开拓创新
  客家人虽地处山区,但一旦走出围屋,便有一种特别的开拓精神,处处无家处处家,开垦开埠勤创业。宋代黄氏开基祖黄峭山,在子女出门创业时吟诗相送,其中有云:“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以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充分表现其四海为家的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客家人素有敢于“开埠”之美称,敢于白手起家,敢于冒险进取,所谓“敢死有官做”,所谓“敢食三斤姜,敢顶三下枪”!特别是迁徙南洋的客家人尤为突出,清代罗芳伯怀抱“壮游之志”,远漂世界第三岛婆罗洲,成就大业,被当地土著誉为“大唐总长”;惠州人叶亚莱乘船前往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披荆斩棘,建功立业,成为吉隆坡的奠基者;梅县人谢枢泗辞去安逸工作,只身到泰国开拓打拼,以超乎常人的胆识和毅力,创下赫赫业绩,成为享有盛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
  在文学艺术方面,黄遵宪、郭沫若、李金发、林风眠等,都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而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被誉为“中国改革之星”的袁庚,首创“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以“敢为天下先”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引领了中国的现代化。
  五、 坚忍耐劳
  美国人文地理学教授韩廷敦在《自然淘汰与民族性》中说:“现代客家人,是受过最大磨炼的祖先传下来的。因此,客家人都有一种坚忍不拔、刻苦耐劳,男女一起劳动的特性”。应该说,客家人的坚忍耐劳,更典型地表现在客家妇女身上。这种坚忍与耐劳,是在极其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自古客家男子多“怀抱四方之志”,或求功名,或事商贾,或远涉南洋,由于男子多外出谋生,耕耘劳作、持家教子的重担,便由妇女一肩挑尽。历史上,客家妇女崇尚“天足”,作为移民大军中的娘子军,客家妇女与男人一道,赤脚跋涉、开山劈岭,锻炼了她们特有的刻苦、坚韧的性格、罕见的生活能力。
  在长期的约定俗成中,客家妇女形成了一种特别坚韧、克勤克俭、以劳动为荣的精神。她们讲究“妇工”,崇尚“四头四尾”:“家头窖尾”(养育子女)、“田头地尾”(种田耕稼)、“灶头锅尾”(家务劳动)和“针头线尾”(缝补衣裳)。在家喻户晓的童谣中,称勤劳持家者为“好姑娘”,称懒惰娇养者为“懒尸嫲”,这些都是客家妇女的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客家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源远流长的汉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来自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积淀。它是由客家民系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奋斗历史所决定的,并且发展演变而成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客家精神在新形势下变得更为丰富。一方面,身居海外的客家乡亲对中华正统文化的恪守分外执着,每届的客属恳亲大会都吸引众多全国各地、港澳台、海外各国乡亲热烈参加;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客家人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与其它民系、各个民族精诚团结,和谐互助,在各行各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客家人以其恪守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对全国各地的新移民起到了认同和凝聚作用,也是客家文化乃中华文化正脉和正统的另外一个角度证明。我相信,以中华血统为光荣,以弘扬客家精神为骄傲,在改革开放中传承民族之魂与客家文化,必将可以为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