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水泥制造产业
水泥制造产业大公司 | 水泥制造产业市场营销 | 水泥制造产业并购 | 水泥制造产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专业媒体 | 水泥制造产业与环境保护 | 水泥制造产业综述
梅州市水泥产业发展规划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9 日 22 时 32 分 20 秒  
来源: 金融界   2011-3-1 9:08:19
一、修订背景

    2007年我市委托广东省水泥工业协会制订了《梅州市水泥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在指导我市调整优化水泥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水泥产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省有关水泥产业发展策的调整变化,加大了落后产能的退出力度;梅州市委、市府结合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落后水泥产能比重过高(达71%),亟需大力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塔牌为龙头,以蕉岭为基地,打造年产熟料2000万吨广东水泥生产基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因此,有必要对我市的水泥产业发展规划作重新修编。

(一)是适应国家、省水泥产业策调整变化的需要。

    从结构调整策来看,今后国家和省将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区建设日产5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加快淘汰现有立窑以及其它落后工艺,禁止新建、扩建机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和湿法窑水泥项目;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必须有可开采30年以上石灰石矿山资源保证,规范设计,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水泥项目用地预审、环境评价和生产许可证管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水泥使用、资源开采和环保监督的管理,推进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此外,省环保局粤环函〔2008〕1216号文件明确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凡本地区未编制水泥工业发展规划以及规划环评未经审查,省环保行主管部门将暂缓受理该区域单个水泥熟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对未纳入本地区水泥工业发展规划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将不受理其环境影响报告书。

    从省的规划布局来看,省根据各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条件,未来广东省的水泥工业将以粤北(清远、韶关)、粤西(云浮、肇庆山区)、粤东(梅州、惠州山区、河源)三大基地为发展重点。同时,要配合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加快水泥工业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东西北山区转移,促进全省经济的均衡发展。粤东地区(惠州、河源、梅州、汕头、汕尾、潮州、揭阳等市)的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梅州市、河源市和惠州市山区,已详查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19.3%。该地区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地质勘探工作,加快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粤东水泥生产基地”,有计划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010年“粤东水泥生产基地”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左右,占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25.70%;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吨左右,占全省比重24.99%,全省落后水泥产能基本全部淘汰。

    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水泥工业作为基础性材料行业,随着国家、广东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必将产生进一步的需求增长。广东是水泥消费大省。2007年全省共消费水泥约11500万吨,85%以上是本省水泥企业所生产。不足部分由广西、江西等周边省区补充;水泥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约占全省总消费量的70%以上。产品结构主要以32.5等级及以下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占总消费量的60%左右。2008年全省共消耗水泥约11000万吨,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8.5%,其中有近1500万吨水泥由广西、江西等周边省供应,本省的水泥企业的自给率约占市场容量的80%。水泥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约占全省总消费量的60%左右。产品结构主要以32.5等级及以下的通用硅酸盐水泥为主,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改造提升、名牌带动、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战略,做优包括建材行业在内的优势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整体竞争力,为我市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水泥产业指明了方向。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01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全省进入宽裕型小康会;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以1990年以来全省水泥消费量、主要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为依据,同时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会性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预计2010年全省水泥需求量达到1.25亿吨,2015年达到1.50亿吨。

(二)是适应我市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市委确定了“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为突破口,以建设广东的“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为目标定位,加快推动梅州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这是我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勇担全省山区市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历史重任的战略选择。水泥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在新的形势下,我市水泥产业如何抢抓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省调整水泥产业布局的新机遇,进一步推动水泥产业升级壮大,对于推动工业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是适应我市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市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低,发展速度慢。2008年与2007年相比,由于我市新型干法水泥没有新项目投产,新型干法所占比例仍为29%,而全省新型干法所占比例从2007年平均水平34.6%上升到2008年43%。全省在(拟)建新型干法生产线35条,熟料生产能力5243万吨,其中我市只有5条共660万吨,我市新型干法发展速度远低于全省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因此,我市新上新型干法项目显得非常迫切。目前旋窑生产能力只有495万吨,加上正在申报的塔牌2条年产300万吨,在建的宁江1条120万吨生产线、油坑1条年产150万吨生产线,旋窑生产能力总量仅有1065万吨,要实现市委、市府提出的打造2000万吨水泥生产基地的目标任务,新上新型干法项目显得非常迫切,任务繁重。

二、现状和机遇

    我市是全省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水泥生产时间较长。“八五”以来,我市水泥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特别是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水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市经济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十五 ”期间,我市水泥产量由2000年的806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1125万吨(规模以上),平均年增长率6.9%。2007年全市水泥实际产量1320万吨,2008年全市水泥实际产量1308万吨。“十五”以来,我市水泥产业实现总产值219.06亿元、上缴税收13.35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63万个。全市现有水泥企业75家,总生产能力1752万吨,其中旋窑水泥企业7家,生产能力495万吨,占29%;立窑水泥企业生产能力1257万吨,占71%。2008年全市水泥实现工业总产值4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5%。

    我市虽然是广东省水泥工业重要基地,但不是水泥工业的强市。梅州水泥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是立窑比重大,装备水平低。目前全市水泥总生产能力1752万吨,其中立窑仍占71%,落后的立窑工艺仍是我市水泥生产的主体。

    二是生产成本重,经济效益低。我市水泥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0.55%,远低于全省1.94%的平均水平,同时水泥企业亏损面69%,高于全省45%的平均水平。

    三是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我市水泥企业平均产能仅23.36万吨,远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时水泥产品品种单一、等级不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四是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高。由于立窑比重大,环保投入不足,污染环境、能耗高的问题较为突出。

    五是运输成本大,市场空间窄。我市本地的水泥市场容量小,1300多万吨水泥80%以上要销往周边地区,受制于区位条件、销售成本及周边地区水泥企业竞争压力,我市水泥产业在外拓市场等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市大部分水泥企业面临淘汰关闭的生存压力。从辩证角度看,目前梅州水泥产业正处于转折点,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国家产业策为我市水泥产业升级壮大带来了新的契机。

    根据国家相关产业策,立窑水泥已禁止进入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涵洞等重点建设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腾笼换鸟”的思路,在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组织企业通过技改,新上一批先进的新型干法旋窑项目,推动我市水泥产业实现结构升级。

(二)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市水泥产业升级壮大创造了难得机遇。

    为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出台救市方案策。去年底,我国府出台了4万亿救市方案和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其中水泥行业是国家加大基建投资拉动内需策的最受益行业之一,水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房地产,所占比例分别在40%、35%和25%,虽然对2009年经济增速预期悲观,但交通部酝酿的5万亿元交通基础建设以及国务院确定的4万亿元投资预算,对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形成对水泥产业相对乐观的预期。为此,我们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契机,快速推进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三)推动绿色崛起为我市水泥产业升级壮大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市在实践“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发展思路过程中,提出了“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发展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发展要求,为我们淘汰污染大、能耗大、效益差的立窑企业,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实现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

(四)深厚的产业底蕴为我市水泥产业升级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水泥生产历史悠久,拥有较为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据调查,我市水泥用石灰石资源总量为50.45亿吨,其中探明储量达8.21亿吨,预测储量为42.24亿吨),具有发展水泥产业的得天独厚优势,几十年来发展水泥产业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并培育了一大批产业专家和技术工人,也使我市民众有一份深深的水泥情结,形成了一种水泥产业文化。深厚的产业底蕴助力我市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发展目标

    根据全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精神和我市水泥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加快全市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建设,争取到2015年,全市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2085万吨,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的水泥比重达100%,年产量超1000万吨的企业1家,全市水泥粉磨总产能达到3045万吨。

四、发展原则

    全市水泥产业总体发展战略是:以塔牌集团为龙头,以蕉岭县为基地,以实现年产熟料2000万吨为目标,采取“先建后淘汰,边建边淘汰”的方式,把我市建设成为广东水泥生产基地。

(一)坚持品牌带动,打造区域品牌。

    整合蕉岭乃至全市的优势资源,打造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区域品牌。以培育“塔牌”品牌为重点,通过新建方式及战略合作方式,即符合当前水泥产业策要求的水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控股或者委托经营等各种方式,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合作方式,互利互惠、双方或多方共赢,推进实施战略合作,以提高我市水泥产业集中度,推动水泥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全市水泥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最佳配置。

    建设大中型水泥项目必须有可靠的资源保障。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开采30年以上的石灰石矿山资源保证,规范设计,合理开采。重视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工业废渣、污泥等进行水泥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新建水泥熟料项目必须采用纯低废气余热发电,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负担。蕉岭县、梅县和平远县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尽快完成石灰石等水泥生产主要原材料的详查工作。蕉岭县要制订本县水泥原料资源整合分配方案,并优先确保塔牌等大企业的资源需求。

(三)坚持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竞争力。

    支持企业利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装备,建设环保和节能型的水泥产业。支持企业在有资源、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条件适宜的地方建设日产熟料5000吨及以上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合理规划布局年产水泥10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粉磨站;禁止新建、扩建和改建任何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能力。

(四)坚持合理布局,保护生态环境。

    水泥工业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交通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做到合理规划,科学有序发展。现省规划并重点扶持发展粤北、粤西、粤东“三大水泥生产基地”,并将我市作为粤东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省经贸委《印发关于加快广东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经贸工业〔2008〕700号)文件精神,坚持合理布局,新建、扩建项目要求建设在石灰石资源富集的地区,禁止在城镇规划区内、自然保护区内、名胜风景区内、旅区内、水源保护区内等敏感区域建设水泥项目。

(五)坚持等量淘汰,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发展和淘汰”并重齐抓,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必须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的原则,新建项目企业或所在地府要按照项目建设规模,必须先承诺等量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辖区内落后水泥产能已全部淘汰退出者除外),并采取可操作的保障措施。对已承诺淘汰未能兑现的地区水泥建设项目暂缓报批。

五、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水泥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全市等量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后的新上项目指标优先安排在蕉岭县,除蕉岭县外,原则上不在其他县(市、区)布点新上水泥生产项目。但考虑历史原因,梅县和平远县可分别在梅雁实业投资股份公司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熟料项目、宁江集团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熟料项目建成投产,所有落后水泥产能全部淘汰退出后,在经过资源普查,确定有可开采30年以上石灰石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在本县等量淘汰指标内,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向市府申报新上一条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具体发展规划布局是:

    水泥熟料产能规划布局:至2015年,全市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将达2085万吨,其中:蕉岭县1380万吨、梅县435万吨、平远县240万吨、兴宁市30万吨。具体包括:(1)现有7条生产线495万吨。(2)在建项目:平远宁江120万吨、蕉岭油坑150万吨。(3)正在申报项目:塔牌300万吨、梅雁集团150万吨。(4)规划申报项目:蕉岭县境内4条600万吨、梅县境内150万吨、平远县境内120万吨。

    水泥粉磨产能规划布局:至2015年,全市水泥粉磨总产能为3045万吨,其中:(一)独立粉磨站规划产能为1160万吨,其中:梅县570万吨、兴宁市120万吨、梅江区120万吨、五华县100万吨、大埔县100万吨、蕉岭县90万吨、平远县60万吨。具体包括:(1)现有独立粉磨站9个,产能530万吨。(2)在建的立窑转产粉磨站4个,产能370万吨。(3)本着靠近市场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立窑配套的粉磨设备设施条件,在五华县、大埔县、平远县规划建设粉磨站,产能分别为100万吨、100万吨和60万吨。(二)旋窑配套粉磨产能为1885万吨,包括:保留现有旋窑配套粉磨产能,总产能为273万吨;新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本地配套粉磨产能1612万吨。(三)现有立窑粉磨产能在淘汰立窑产能时,同时淘汰其配套的粉磨产能。

六、措施建议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加强对水泥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成立梅州市水泥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由市经贸局牵头,以蕉岭县为主,发改、财、环保、国土、物价、中小企业、供电等相关部门指定专人参与,定期召开会议,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快水泥产业发展。

(二)做好规划环评,严格项目核准。

    根据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省环保局有关文件精神,自2009年7月1日起,新上水泥生产项目的审批必须同时报送本地区水泥发展规划的环评,因此要抓紧做好梅州市水泥产业发展规划环评工作。对于新建水泥熟料项目,要坚持有可开采30年以上的石灰石资源保障及“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的原则。新建项目企业或所在地府要按照项目规模承诺淘汰等量落后水泥产能,在项目建成同时要拆除已承诺的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装备;对达不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的地区,一律不予核准新建(技改)水泥项目。

(三)加强水泥矿山资源管理。

    做好全市石灰石矿山资源调查和勘探,进一步摸清现有可用储量,向省争取调整规划,增加粤东基地水泥产能总指标,为梅州新上项目创造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石灰石矿产资源,加强石灰石矿产资源管理和建设项目审批,科学规范开采矿山。做好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开采的矿山企业,关停不规范开采的小矿山,并抓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四)建立退出激励机制,加快落后产能退出。

    各地府和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8〕5号)和市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实施方案的通知》(梅市府办〔2008〕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和部门职责,研究制订三年内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激励策措施。各县(市、区)府应认真落实省财补贴策,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集专项资金,适当补贴属国家产业策限制的水泥企业关闭或转产,确保该项工作稳妥开展。

    鼓励大型水泥集团积极配合府做好立窑水泥企业退出工作,承担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风险,主动购买部分落后生产能力的市场份额或交付一定份额资金给当地府作为落后产能退出基金,确保当地经济协调发展。

(五)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提高生产集中度。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在资源富集地区(包括:石灰石、粘土、铁粉等生产材料)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市府相关部门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资源审批、贷款投放、电力供应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加快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其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打造区域优势品牌。同时支持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合作,提高水泥生产集中度。

(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府间的桥梁作用及咨询参谋和行业自律作用,支持建立和完善有关水泥行业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预制度,引导投资方向。此外,行业协会应结合本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创新的产业服务模式,在参与行业规划、策研究、标准制定、技术咨询、项目论证、价格协调、人才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我市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