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一个广东人的西部传奇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29 日 18 时 35 分 0 秒  
来源: 中国美容化妆品招商网   2010-11-11

    一个何光是笔者所见到的最贫穷的富翁。在贵阳市宅吉路“普济”公司的底层仓库,一张双层铁架子单人床,一张木书桌,一盏台灯,就是他赖以栖身的全部家产了。当他的爱人从遵义起来看他时,十分惊诧。同来的女伴说,想不到在遵义城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传奇商人竟住在如此简陋的地方。
但是,如果你真以为何光腰无半文,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美丽的花溪河畔,注目着碧水流波,何光无意中说起一段他和五岁女儿间的对白:
    “爸爸您怎么总是不在家?”
    “爸爸有自己的事业!”
    “事业是什么?”
    “事业就是开工厂,挣很多的钱。”
    “可是咱们家并不缺钱呀!”
    “但是有很多的家庭没有钱。没钱买新衣服,没钱读书。爸爸要挣很多的钱来帮助这些穷人。”
    “哦,干事业就是帮助穷人。”
    所以当爸爸再一次地离家去干“事来”,懂事的女儿不再纠缠。
    笔者在采访贵州省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世华先生时,这位局长先生满怀忧患地说:“解放思想没有止境。贵州有800万贫困人口、49个民族,我们需要何光这样的人才,需要他为贵州经济作贡献。当他结束了与贵州长寿长乐集团公司的合作以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企业争相拉他入盟。我们劝他留在贵州,并开绿灯为他注册了‘普济医药有限公司’。我们没钱,但可以给政策,鼓励他发展。不管他的企业发展得怎样,他的思想本身对贵州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并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来形容何光。
    遵义市主管经济工作的副市长熬志熙先生这样评价何光:“有敏锐的市场观察眼光,有独到的市场分析能力”,“他白手起家,堪称商界奇才”。
    何光,这个广东梅县的客家汉子,何以以遥遥贵州,得到如此的重视和评价?
著名作家黄宗英说:有福气的人才能大苦大难。
    何光原名何伟城,父亲参加过福建有名的刘永生游击队,被抓去坐过三个月的牢。因为这一段说不清楚的历史,阿城的一家便与苦难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4年,母亲再也受不了这没完没了的审查和折腾,与父亲离异。刚直的父亲带着大儿子阿城走街串巷,篾匠活、鞋匠活、补锅匠活什么都做,挣钱糊口。不谙世事的阿城在这最原始的买卖关系中率先懂得了一些朴素的商业法则:以诚待人、以质取胜、以勤立业成为阿城这个当初的“小匠人”和后来的“大商人”永不变更的行为准则。
    阿城14岁时,经历了两件刻骨铭心的事:
    第一次是看枪毙“犯人”。黄土地上刚刚挖就的一个大坑,边上站着三排被绳索捆绑得严严实实、脖子上吊着汽车轮胎的“地、富、反、坏”和“走资派”分子,每一排“犯人”的后面都站了一排民兵,不用枪,用刚刚挖坑的还带着泥土的锄头,“砰”的一声闷响,脑浆迸裂,然后推进大沙坑里。
    阿城的脑袋一片空白,不敢再睁开眼睛,因为他的父亲就躬身站在其中的第二排!当行刑完毕,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抹干他的眼泪时,他才从噩梦中惊醒:看来父亲还不够死罪,是拉来陪杀场的。
    另一次是初中毕业前,同学们互赠了一些相片。为了好好地珍惜这些情感,阿城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一个专门的相架把它们嵌起来。问题出在年少的阿城用《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作了相架背面的衬纸。正面是全班同学的照片,背面却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笑貌音容!
    阿城被关起来吊打了三天三夜。民兵们说:只要你承认是你父亲指使的,我们就放了你。而阿城不能,他不能诬陷他的亲生父亲,不能看着父亲脑浆迸裂,被黄土掩埋!
    “四十而不惑。有了这些童年的经历以及后来从商过程中的坎坎坷坷,人到中年,还有什么金钱、名誉和地位是不能放弃的呢?所以我对一切都是淡淡的,淡泊明志,做事要认真,为人要以善为本,难得糊涂。”一向慷慨激越的何光此时显得低沉而黯淡。
    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也因为何伟城后来有名的“活命主义”,他二次被推荐上大学,二次位居榜首,二次落第。虽然《广州法制报》记者关明明先生在《花城》杂志“奇人何光”一文中,说他“既有哲学家的深沉,艺术家的风趣,企业家的精明,又有军事家的豪爽”。但何光实实在在是一天大学门也没有进过。如果说他还有一定的哲学和文学修养的话,那全是他自己博览群书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的结果。
    75年,何伟城调去做“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工作队副队长,他说他了一件至今以之为骄傲的事:坚持反对“割资本主义尾巴”。
    农民那么穷,哪来什么“资本主义”?何伟城用最朴素最易懂的语言给农民上“政治经济学”课:所谓资本就是钱。你们有没有钱?没有。没钱买米、没钱买布、没钱改变落后的面貌、没钱改善贫困的生活,没钱就没有资本,没有资本哪来什么“资本主义”?我看农村只有“活命主义”,人要活命,要生存、要发展!
    在何伟城工作的范围内,允许剩余劳动力和能工巧匠外出搞“资本主义”副业,挣油盐钱,被称作“资本主义尾巴”的果树、庭院作物也没有被割掉,反而益发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十多年后,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说:穷,不是社会主义。——何光是可以为当时不合潮流的举动而自豪的。
    “游击商人”
    76年春节,何伟城在姑妈那里借了二十块钱,跟生产队那个跛脚队长在一起,来到广东龙门县的蓝田镇,以图走出另外一条人生之路。因为熟人没有找到,就到附近的砖窑厂做砖,靠每天赚得两、三毛钱填肚子,到建筑工地上挑河沙,以一立方米(约45挑)换8毛钱求生存,晚上就睡在建筑工地的屋檐下。即便是在这种艰难困境中,何伟城也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也就是在这时,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何光,希望能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光明。
    何光与跛脚队长一起,在方圆三十多里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割松香,别人不去的地方他们去,因为越是丛林深处,松香的质地越好。他们用茅草盖屋,采野菜、抓石蛙、用野山蜂煮汤喝。生活是艰难的,常常在天不亮的时候挑着松香去镇上卖,顺便买些生活必需品,到半夜才能回“家”。有一次何光正挑着松香走在林中的小溪边,忽遇暴雨,一时河水陡涨,洪水挟裹沙石而下,何光只得丢掉拼命割来的一百多斤松香,仓惶爬上山顶,在狂风和暴雨相位下坐了一夜、哭了一夜……好歹捡了条命。
    一年以后,何光正式以小商贩的身份出现在贵州、四川、甘肃等地的崇山峻岭和乡间小道上,收购当地产的党参、当归、黄连、麝香等名贵中药材,又到云南民间去寻觅玉器、金银首饰,然后带回广州去换走私的手表、香烟、“三洋”录音机等,再用这些走私品去换中药材和金银首饰,如此周而复始,做着原始的物物交换生意,以期用药材和走私品之间的价差求得生存。
    折腾了两年,何光直言没有赚到钱,特别是最后一次,在广州开往贵阳的列车上,他的大包小包的走私手表被乘警没收以后,何光认识到:“这条路走不下去了,这条路也不是我要走的。”
    此后几年间,何光在广州的清平路市场摆过土特产摊点、开过饭馆,也尝试过去深圳开发廊,在广州有名的宏发贸易公司、中侨商贸公司和深圳国际商务公司做过业务员、副经理、总经理。尽管在人生的旅途中,何光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功成名就的坐标,甚至没有找到自己奋斗的理想和终极目标,但在长达近十年的游击商人生涯中,何光已是初显商人本色,他那精明的经商手段,往往能出奇制胜,令众多的商业老手们叹为观止。
    1988年国家实行经济调整,收缩银根。这样一来,市场开始疲软,厂家和商家为了资金回笼,加快资金周转,只好降价抛售积压的商品。一时间,街市上随处可见“血本无归大抛售”的广告和招牌海报。火爆一时的家电市场骤然降温,家电价格暴跌。
    那时,新疆红旗路百货商场、五交化公司以2500元/台的价格跟何光订了几万台“万宝”电冰箱。订货时新疆的零售价是2900元/台,货到新疆,电冰箱价格已跌到了2500元/台以下,加上运费等等,显然这是一笔赔钱的买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亏得更多。虽然与何光的购销合同无法更改,商场经理还是勿勿地找到何光,商讨对策。
    何光要他立刻在新疆贴出大海报,以每台电冰箱低于市面200元的价格迅速抛售,而且要逐日降价20元。不论亏多少都不要理会。同时要求商场以他们同银行的关系,说服银行暂不收回原贷款,并将处理冰箱回收的现金交给他。
    经理真不知道何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事到如今,又无计可施,在何光再三保证“亏了算我的”承诺下,只得照办。
    几天后,卖冰箱的钱交到何光手上,何光在广州、深圳以极低的价格疯狂收购别人的“跳楼货”冰箱,再以最快的速度发运到新疆,要商场经理按上一批的方法抛售,然后又把现金交给他。他们这样做了几趟,等到各地的冰箱价格都降至最低点且水平一致时,何光不但没让新疆的商场亏一分钱,反而让他们赚了一大笔。
    直到此时,经理才服了,才真正领教了何光经商的过人之处——他在打时间差,因为新疆降价的速度要比广州、深圳慢二十多天!
    “这就是负负得正的道理。”何光说。
    何光有没有干过赔钱的事呢?有。但那绝不是他的能力不够或智力不达所致,而是他出于狭义心肠而为之。
    1990年,杭州市某银行为了更多地吸纳储蓄,开办了有奖储蓄业务,并通过各种媒介向外界宣传奖品为“万宝牌”电冰箱。银行方面对此做了精确的推算,奖品是用有奖储蓄业务的大部分得息来购买的。但是,由于物价“蒸蒸日上”,等到银行有奖储蓄的业务接近尾声,拿利息去购买电冰箱的时候,所有电冰箱包括万宝牌电冰箱在内的价格已经猛长了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银行用来购买奖品的钱因此将比预算超支数万元。银行方面急得团团转,去找万宝集团公司商量,能否以升价前的价格供应他们两车皮电冰箱,但万宝集团公司表示只能按经济规律办事,对此爱莫能助,后来,银行方面经人介绍找到何光(何光那时正在广东做电冰箱等家电生意),何光略一思索,就爽快地说:“好吧,我帮你们一次,以升价前的价格卖两车皮(360台)电冰箱给你们。”这一笔生意,何光非但分文未赚,还亏了七万元,但他的狭义心肠,却使杭州银行的人感动不已,此后凡是从这个银行贷款去广州购电冰箱或其它家电的,银行的人就推荐说:“去何光那里买吧,何光这人够朋友,货好、价也公平,绝对不会上当丢钱。”
    表面上看,何光这笔生意是亏了,但在以后该银行介绍的业务中,他赚回了数倍的钱。
    这就是何光经商的另一个理论:生意加人情。做生意和做人一样,此一时彼一时,永远的生意还要靠永远的朋友支撑!
    笔者还可信手拈来这样的事例:何光与柳州市第二五交化公司做过一笔三车皮的电冰箱生意,由于是价格上涨前签订的合同,这批货让该公司赚了大钱。赚了钱的公司没有忘记重情义、守合同的何光,事后主动每台打回50块钱给何光所在的深圳国际商务公司。这在商界传为佳话。
    何光的名声不胫而走,而此时的何光是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游击商人”,虽然在广东、贵阳、遵义都有以他爱人名女儿名义买下的物业,但他依然过着飘忽不定的生活,在广州与贵州之间来来回回,做着一笔又一笔的大买卖。
    何光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企业的事业中,潜下心来为某一企业出谋划策、谋求发展还是在1991年加盟“长寿长乐”集团以后的事。
    在何光加盟“长寿长乐”以前,集团总裁曾超文先生苦心经营的企业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发展缓慢。1991年,公司已积压100多吨补酒,负债亏损共计数百万元。“长寿长乐”需要一个营销人才,需要一个能叱咤商海的营销高手,去打破“长寿长乐”一蹶不振的局面。
    遵义市领导和集团公司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在遵义城已小有名气的何光,当即决定请何光加盟“长寿长乐”。
    1991年6月,何光被曾超文总裁南下广州、八顾“茅庐”的诚心所动,毅然辞去广州中侨商贸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从广州来到遵义,在政界、金融界和补酒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查研究,把补酒公司的内内外外,包括人员结构、生产工序、产品成本、债务债权等弄得一清二楚。何光充满信心:“长寿长乐”是一颗可以呼唤出来的新星,终有一天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并许下诺言:不把“长寿长乐”搞成亿元企业,我就不离开公司。
    何光加盟“长寿长乐”以后,立即着手两方面的工作。
    一、 确立“以市场为先导”的经营思想,制定了一个“冷冻贵州,走南闯北”的营销策略。
    在销售方面,何光提出“三条腿走路”的方案:首先,设立和完善公司自己的销售点和网络,取得销售上的经验,并保证有一个基本的销售量;其次,走代理制之路,在全国各地寻找经销商,让他们出钱支付货款、广告费以解公司之困,当然,也要让他们得大利,发大财;最后,作为补充,对没有能力开辟的市场,可以委托有名望的商场代销,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如此一来,全国各地都能见到“长寿长乐”的身影,消费者对“长寿长乐”不再陌生。
    何光认为,所谓冷冻贵州,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长期以来,长寿长乐在本地搞了不少广告宣传、有奖销售等活动,但收效甚微,看来也是走了“近处菩萨不灵”的老路,不如搁一搁,先打开省外市场再说。
    所谓走南呢,是因为南方人素来有进补的习惯,尤其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等沿海城市,先富起来了,必然对滋补饮品等情有独钟。
    所谓闯北,是因为北方人历来有喝烈性酒的习惯,贵州的好酒、好药材、辅之以名方配置,进入北方市场是应该有一番作为的。
    二、 加大宣传力度,把巷子深处的酒香牵引出来。
    何光努力寻找一些能够张扬“长寿长乐”的新闻点。有这样的故事:长寿长乐补酒荣获39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大奖,一个韩国商人欲以5000万美金的巨资买下长寿长乐配方,而曾超文先生婉言谢绝,于是就有了各大报纸登载的《五千万也买不走的长寿长乐》的新闻;有这样的故事:韩国“甫成石材商社”以三十万元的代价买下了“长寿长乐”在韩国的总代理权,并首次要下60万瓶补酒,于是就有了《60万葫芦军(酒瓶是葫芦状)进攻南韩》的新闻;在高原四省(云、贵、西藏、青海)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准了中央电视台要转播这一契机,长寿长乐集团公司赞助晚会60万元,撤下每一位佳宾面前的洋酒,摆上长寿长乐补酒,轰动效应不是一般,也是在这次晚会上,何光大出风头,当贵州省委宣传部长黄瑶举杯祝愿长寿长乐“长寿长乐长盛不衰”,并要在座诸位应对下联时,何光随口吟出“名城名酒名扬四海”的佳句,其才华和机智博得满堂喝彩……
    不出一年,长寿长乐公司便扭转达了市场销售的劣势,1993年开始扭亏为盈,1994年公司市场销售总额已达4.5亿元。在补酒专营公司出现了经销商拿着票子,开着车子,排着队等着要补酒的动人场面。“长寿长乐”为贵州酒业创造了一个“中国补酒王”的著名品牌,在中国补酒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何光在回忆与“长寿长乐”的合作经历时说:没有集团公司总裁的信任,没有各级政府、新闻界的支持,没有公司前、后方将士的努力,就没有我何光这一滴水的作用。
    不管他何等谦逊,何光于“长寿长乐”绝对是有功的。《南方日报》在“嫁给贵州的广东佬”一文中说“何光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浸泡在补酒里的。”
    1995年夏,何光坐着“长寿长乐”奖励的桑塔纳轿车,离开了势头正劲的长寿长乐集团,在这方繁花似锦的舞台上带着遗憾骄傲地谢幕了。
    “普如果说何光在“长寿长乐”的经历已是过往云烟的话,“普济圣女”则是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结束了长寿长乐的合作,何光又将视线转移到了贵州的另一优势资源——中草药资源的发掘和市场开发上,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创业。
    这一次何光出任法人代表、总经理的贵州普济医药公司选中的是“圣女”产品。
    在贵阳的风景胜地花溪镇,有一个生产“圣女”洁面膏和“圣女”美颜晚膏的企业。创办几年来,始终没有打开市场,发展缓慢。
    但“圣女”无疑是好东西,它以贵州高原得天独厚的野生草药为原料制成,无化学载体,是真正的“自然”产品——这符合回归自然的美容潮流。何光在《95全球环境与人类健康白皮书》中找到了这样的理论依据:“在评价全球性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时,应该充分考虑污染的大气和水源对肌肤的侵蚀。要在二十一世纪里避免人人都皮肤早衰、布满色斑,就应尽量使用纯天然的基础化妆品。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很多古老的驻颜术,应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发掘提高,用来造福人类。”
    这无疑给何光打了一剂强心针,坚定了他打磨“圣女”,要让“圣女”为更多人服务的信念。何光决心以自己的优势,树立“圣女”作为优秀护肤品的新形象。
    而何光依然是谨慎的。他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审视“圣女”,拿到“圣女”样品以后,他自费上百万,历时四个月,组织几十个人兵分三路对“圣女”进行全面的考察:组织中医专家、皮肤病专家、化妆品专家对“圣女”的功效、药理、副作用进行再次系统的化验论证;对已用过该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回访,了解“圣女”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值得改良、完善的地方;在全国范围内作同类化妆品的市场调查、质量的比较、市场前景的预测等。
    拿到厚厚几万页的调查报告,何光轻轻地松了口气。如当初对“长寿长乐”充满信心一样,“圣女”再次触动了何光的兴奋点。
    与何光接触过的人都说:何光是把金钱看得很的人。他和“圣女”的合作,一方面是为了把“圣女”带出困境,以“圣女”为先锋为发展贵州的医药产业作出努力;另一方面他也是在摸索一种新的创业模式,怎样在一个企业中把资金股、技术股、人才股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强凝聚力和充满朝气的企业体制。
    何光是那种有着足够胆略说干就干的果敢精神的人。在刚刚接手“圣女”产品不到一星期,他就带着“圣女”美容品踏上开往昆明的列车,参加8月8日在那里举办的“96昆交会”。
    昆交会上,“普济圣女”展位的招牌引人注目:“不试不卖——不是不卖,试过有效再卖”。正是这种大胆的承诺引得摊位前人流如潮。丹麦化妆品大王隆达公司的副总裁贝费里奇先生和总工程师马比亚博士在试用了“普济圣女”化妆品以后,当场买了10套,并同意合作经销……
    尝到甜头的何光在以后的销售点中都备用了大量的试用装,当然,这是质量过硬为前提的。
    在“普济”公司的销售档案中,笔者见到二份来自北京和广西电影制片厂的汇款单,汇款者是赵白和普超英。据介绍,赵白是王志文、普超英(《情满珠江》女主角)的化妆师。在附信中,赵白写到:我是普超英的化妆师也是她的朋友,我同她脸上都不同程度存在有斑点,而且长期使用化妆品也使得皮肤比较干燥,当使用“普济圣女”产品后,大约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和普超英脸上的色素减退得非常明显,而且干燥的皮肤也改善了很多,变得光滑、细腻。这真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也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美容院及用国外的名牌祛斑,效果都不显著。……
    走在贵阳市街头,“洗出动人容颜,抚平岁月留痕”的广告宣传横幅一不小心就进了你的视线;在一些大商场,“普济圣女”化妆品专柜占据了其中最重要的位置。何光说,仅在贵阳市,每月的销售额就达数十万元。
    现在就断方何光和他经营的“普济”公司会取得多大的成功尚显为时过早,但何光的那套经商哲学和企业文化理念足以给商海的人们以深深的启示。
    与何光对话:用文化支撑企业大厦
    在何光的书房兼仓库的陋室里,笔者与他有一次和长谈。
    笔者:“到西部发展,到西部发财”现已成为许多企业家的发展趋势。而在十年前,沿海正是十分红火的时候,作为一个广东人,你为何来到相对落后的贵州发展?
    何光:我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一个亿元企业,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在内地发展一个亿元企业,则无疑是雪中送炭。贵州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贫困。所以贵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九五”目标就是消灭贫困。消灭贫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必须落实于每一项具体的行动之中。我办企业就是行动之一,我是在用项目、产业来扶贫。
    笔者:为什么给公司取名“普济”?
    何光:“普济”二字,原本是佛教中佛陀弟子普济佛的法号(同时佛教中亦有医药“普济方”)。借作公司名,旨在弘扬佛陀一贯推崇的“性善德,普渡众生,救济大众”之精神。这种精神能否真的被弘扬,当然还有待时间老人的验证,但我想作为一个商人,应该有这样的立意。搞医药的人若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的心,那是不能取信于民的。
    笔者:有道是:无商无奸,你怎么看?
    何光:天下从商者众,然水平、档次绝不整齐。奸商者流,以假冒真,坑蒙拐骗;恶商者流,则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庸商者,鼠目寸光,胸无大志,一生只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劳碌一生,终究不过小贩而已。而智商者,凭人头脑之精明智慧,顺应潮流,因势利导,遇水搭桥,逢山开路,不偷不抢,依法赚钱,此辈乃人中精英。
    从商之道,亦是为人之道,智商奸商之分,即在人的品性之别。
    笔者:人们常说的一句经济术语是“科、工、贸一体化”,而在你的表述中,却成了“贸、工、科”,提法有何不同?
    何光:侧重点不一样。我在五年前就说,贸是先导,工是基础,科是后盾。所谓市场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先导,把销售摆在生产的前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家的很多思维观念都必须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时代。
    笔者:普遍认为,你是营销高手,你尽可以如从前,在贸易中大显身手,赚取所得,为何还要花大力气来扶持,创立自己的企业品牌?
    何光:一个企业应以品牌追求为目标,须知品牌乃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生命。
    创事业不是发豆芽,成熟了就连根拔起,什么与没有留下。而应该是种果树和卖水果的关系。果子卖了,树还在。如果有一天当我们都烟消云散,不存在的时候,而我们的企业永存,品牌永存,同时留下我们的知识、文化、手段、经验和人格力量给后来者,不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吗?
    同时,致力于创造属于中国的世界品牌,还包含了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愫。重庆“奥妮”喊出“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的口号,但这么大一个中国,单有一个“奥妮”是不够的。我想表达的是:关心产业的发展,对抗外国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侵吞,创造属于中国的世界品牌,是“普济”一个相当重要的经营思想。
    笔者:听说你的公司一创建就聚了一批优秀人才,何以有如此凝聚力?
    何光:资本、技术、人才构成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素。而我看来,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有“贝”的财是由无“贝”的才创造的。对于人才,我们的认识是:
    首先要不遗余力的挖掘人才。现在贵州的王胎酒厂已是很有名气了,而它的广州王胎分公司老板丁传林先生当初是某医学院的讲师,是我用一个小时的谈话改变了他的人生,放弃了1000多元的工资和铁饭碗,跟我一起学做生意打了两年天下,最后成了颇有名气的王胎酒厂的股东之一。现在还在我身边工作的谭鸣雷先生,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原在贵州神奇制药公司工作,后又在贵州沪阳服装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待遇比我这里要好,但最终还是加盟了“普济”,选择到我这里来共创事业。——这是需要勇气的。
    其次,不要怕人才流失。有人想不通,我辛辛苦苦挖掘的人才,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人才跟别人跑了,能不痛心吗?其实,人才不为你服务就为别人服务,只要是为整个人类的事业人人尽其才,都是可以的,都是值得称的,作为企业的老板,不要太狭隘。人各有志,志有不同,何况“志”也是变化的,何苦强求呢?越是不怕人才流失,人才就越会向你靠拢。
    何光有一个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徒”。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谦逊中多少带有一些自私,“三人行,必有我徒”才是贡献,把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毫不保留地奉献出来,才是健康的人格。何光说他只不过是把海边拾来的珍珠用线串起来而已,他自己就是里面的那根线,当不见线的时候,珍珠和线才有它的价值和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珍珠”吧:
    ★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好的经营计划、成功的行销、独特的产品和优秀的员工。
    ★公司初创时,对员工许下承诺要小心,公司扩大后,你未必能履行诺言,徒增不快。

    ★激励员工是成功的关键,奖励要公平,不要希望员工的想法都一致,你的责任是为先进队伍中的每个人找到适当的节奏。
    ★控制成本增长,不要犯资金不足的错误,把你预后的成本与资金乘以3倍。
    ★投资你内行的生意,在市场上大胆地攻城掠地,但在财务上采取保守作风。
    ★保持公司稳定发民,确定以短养中,以中养长的渐进发展目标。
    ★了解市场与顾客,找到产品、技术或服务上的空隙,在特色上下功夫,然后积极打进市场。
    ★充分授权。不要亲自参与每一笔交易,你需要有个赋予重任的管理班子。
    ★千万要注意:酒香还要善吆喝。酒香是基础,重点类吆喝,关键在“善”字上做文章。
    ★估计公司损失重大的情况,拟定退路。
    ★独行独市不发市,欺行霸市没久市,同行同市不压市,成行成市始为市。
    ★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
    ★别忘了贪婪会让你失去判断力。
    ★如果你不觉得创业有趣,付出的代价就太高了。
    ★如果你把企业财富看成是个人的,那就太累了;反之,把它看成是社会的,你就会其乐无穷。何光把自己的人生旅途定位在“奋斗——索取——奉献——展示”的态势上;自强不息地拼搏奋斗;在奋斗中勇敢地去索取;在索取中不断的奉献社会;在奉献中充分展示自我的人生价值。
    这是一种境界。                                                    
    (此文发表于《商界》199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