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笼罩拉美化疑云 外向型模式质疑 |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9 月 18 日 16 时 42 分 30 秒 来源: 商务周刊 2008-3-28 16:42:00 |
官方机构对广东经济拉美化的提醒,再次使外向型发展模式陷入重重质疑 国际在线报道:由一家政府直属机构在公开报告中承认经济发展的“拉美化”趋势,在一个喜欢“讲面子”的国度里,这多少令人惊诧。近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4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报告提出,要警惕对“外源型经济崇拜”与“内源型经济歧视”,要注意广东经济的拉美化倾向。 广东省属于享受中国改革开放优惠政策时间最久的“先富”分子,GDP排名在全国一直居首,2004年占有中国经济总量的1/9强。出口更是老大,去年外贸出口次席的江苏省只相当于广东的38%。尤其是辖境内的“珠三角”地区,一度是上世纪最后2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楷模。其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被众多渴望富裕的省份模仿。 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广东模式,随着近年来“长三角”经济体的崛起和珠三角在竞争中落于下风,遭到了诸多质疑。此次发布的报告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对广东发展模式的再次“拷问”,不同的是更系统,质疑的层次更高。 在这份广东竞争力的“体检”报告中,一个主要的判断就是:从2003年开始,广东经济增长因内需不足、外源型企业投资不足及全省净出口增长受阻等原因,原来自主型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变为主要由政府力量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后劲不足的迹象已露端倪。 “我们非常关注这后面是否潜藏着危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竞争力评估中心丁力博士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需要强劲的经济增长后劲支撑。 作为《2004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主要负责人之一,丁力认为, 广东区域经济布局表现出独特的“二层结构”特点,即以本土的内源型经济为基础,上面覆盖着一层外源型经济。但由于这两种经济在资金、技术与市场上的割裂,很难相互交融与渗透。在内源型经济发展普遍落后时,哪里吸引外源型企业多,哪里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就高。而广东全省外源型经济主要集中在以香港为物流中心的珠三角地区,该地区外源型经济2003年占全省90%以上。其他地区由于距离较远,接受外源型经济覆盖的机会很少。 在丁力看来,如果当地内源型经济水平不高,经济发展自然就落后。“广东‘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源型经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由此造成珠三角与周边地区特有的经济断层现象。”他说。 在这个过程中,广东一方面是外源型经济地区快速推动着GDP的增长,一方面内源型经济却难以分享GDP增长繁荣带来的“红利”。特别是当一个时期广东经济发展不断受到“出口创汇中心论”和“GDP中心论”等等影响时,不可避免强化了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方向。 “对外源型经济的过度依赖是根源所在。”丁力说,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市场、竞争、资源配置全球化。而配置的主体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紧紧抓住两头附加值高的研发、投资,销售和服务,而把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这种外援型经济对当地经济的刺激作用也非常快,经常是经济周期短、见效快。”丁力认为,但如果所有的高端服务都依赖外部,不能做到外源内用,即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导外援型企业重心内移,并借助外援型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那么经济“拉美化”的问题就必然凸现的越来越明显。 广东省社科院的报告判断,作为跨国公司“圣地”的珠三角已经有了拉美化的迹象——拉美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出让对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主导权,来实现一个地区短期内的快速发展。 “我们广东正在失去这种主导权。目前外援型经济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在东莞等一些地区可能更严重。”丁力警告说,“这种严重依赖外援型经济的现象不但对发展内源型经济无益,而且由于存在例如资源等方面的争夺,还会压制内源型经济的发展。” 更令人担心的是,广东的外源型经济在政府主导下直接进入了出口导向阶段,几乎没有进口替代阶段的技术溢出效应,推进本地工业化进程的力量更弱。 他给出的对策是:首先改变倾斜于外援型经济的发展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广东外源型经济升级换代的步伐。同时,要学会外源内用。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导广东外源型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改变目前全省外源型企业重心在外的基本格局,实现外源型企业内化。 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拉美化的轨迹,必须大力气发展内源型经济和有活力的本地企业,广东当地的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已经呼吁,要克服内源型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效”,甚至可以不惜下硬指标给各政府的领导干部,从政策上鼓励本土企业勇敢地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各级政府官员观念的改变确实非常重要。发展内源型经济就像穷人家里的儿子,周期长,见效慢,但风险低,养成了就是顶梁柱。”丁力建议,政府官员必须放弃追求政绩、短期化的发展政策,他认为,现在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