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食品饮料产业 >> 果汁产业 茶产业 茶饮料产业 >> 果汁、茶、茶饮料产业综述 >> 南太湖畔40年丨从“致富茶”到“扶贫茶” 来品品安吉这片叶子的故事
果汁产业 茶产业 茶饮料产业
果汁、茶、茶饮料产业大公司 | 果汁、茶、茶饮料产业市场营销 | 果汁、茶、茶饮料产业质量问题 | 果汁、茶饮料产业原料供应 | 果汁、茶、茶饮料产业综述
南太湖畔40年丨从“致富茶”到“扶贫茶” 来品品安吉这片叶子的故事
客家经济网   2018 年 12 月 4 日 16 时 18 分 36 秒  
来源: 浙江在线   2018-12-3 7:15:18
    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40年。

    个人、村庄、企业、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中,南太湖畔的湖州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又有哪些故事日久弥新?

    今起,浙报集团湖州分社推出《南太湖畔40年》专栏,回顾湖州改革开放的十大标志性事件,展现十位改革开放弄潮儿的风采。 

    浙江在线12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世超 通讯员 俞乐斌 俞莹)深秋,安吉溪龙乡的万亩茶园,依旧翠绿。

    茶园旁,“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纪念碑格外醒目。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溪龙乡黄杜村调研,站在万亩茶园,他充分肯定安吉白茶的富民产业,留下了这句评价。

    三十年前,一叶出深山。三十年间,安吉白茶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而今,17万亩的白茶,年产量1860吨,产值达到24.74亿元!

    一片叶子究竟如何让一方百姓致富?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中国白茶之乡”,探寻其中的故事。



    一株茶树“开疆拓土”

    “我们整个家族都一直在做安吉白茶。”虽已不是采茶季,但安吉大山坞茶厂的盛勇亮空闲之余还会去打理自家茶园。站在茶园放眼望去,只见黄杜村青山连绵、农家错落,一派现代田园的美好景象。盛勇亮说,因为这片叶子,“光棍村”的人娶上了媳妇,“泥脚板”开上了轿车,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穷山恶水变成了美丽乡村。

    上世纪90年代初,黄杜村还是一个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贫困山村。现年73岁的老支书盛阿林说:“现在的茶山在过去很多都是荒山,我们曾经尝试着在山坡上种毛竹、杨梅、板栗等等,但收益都不是太好。”

    变化从种植安吉白茶开始。

    1980年,浙江省启动良种选育课题,位于天荒坪镇大山中的“白茶祖”被发现后,开始小规模试种。


盛家茶人


    1995年,科研人员发现溪龙乡黄杜村的土质、气候、海拔等环境适宜白茶生长,建议政府推广。溪龙乡迅速作出了建设“千亩白茶基地”的决定。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可群众就是不买账。黄杜村一村民还直愣愣噘了宣传员一句:“种不种茶是我的事,你管得着吗?”

    经营自主权掌握在农民手里,靠行政命令显然行不通。怎么办?溪龙乡政府决定调整策略——通过提供服务、出台扶持政策加以引导。

    农民没钱买茶苗,乡政府便予以补贴:农民种白茶3亩以上,每亩给150元补贴。农民不懂白茶栽培技术,乡政府便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请来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还给参加培训的农民每人每天10元补贴。

    这下好了,农民由不愿种到抢着种。到1998年年底,溪龙乡千亩茶园如期完成。

    安吉县政府因势利导推广溪龙经验:从1998年到2017年,安吉白茶种植面积从0.19万亩增至17万亩,年产量从1吨增至1860吨,产值从0.02亿元上升至24.74亿元。



宋昌美在指导社员种植技术。通讯员 夏鹏飞 摄


    一片叶子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茶农们也慢慢改变观念,走上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

    “现在我们的生态茶园建设得这么好,在这里游玩,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为什么不弄一个休闲体验的地方呢?”黄杜村的芝林茶场老板李群在溪龙乡办起了第一个“茶家乐”,21个房间常常客满,这让他尝到产业融合发展的甜头。

    3年前,家乡的美丽山水吸引了在外漂泊的李群。建起精致的“茶家乐”,一边种茶炒茶,一边发展休闲经济,林芝茶场一炮而红。“不算茶叶收入,光是茶园住宿和餐饮这两块,去年就营收40万元。我们还聘请了周边的村民来做服务员,每人每月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



茶园中的民宿。通讯员 潘学康 摄


    在溪龙,李群不是个例。如今,乡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纷纷投入了融合发展的大军之中。溪龙村村民严育梅的“白羽”民宿一开张便被订购一空,插花、做甜点等女性喜爱的活动为其增色不少;黄杜村的贾伟办起了白茶培训学校,在万亩茶园中教外来游客和经销商们制茶泡茶;乡里的“茶二代”们还联合起来,成立了电商联盟,在互联网上销售安吉白茶……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村内早在几年前就引进了帐篷客酒店、CASA休闲度假项目等,产业的融合让村庄发展更快、百姓也更富。“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显示: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4.87亿元。

    一份承诺精准扶贫

    一晃,离2003年已过去15个年头。

    15年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15年后,一片叶子又将富裕更多百姓。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富裕起来,不能忘记贫困地区的兄弟姐妹。”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今年4月9日,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叶1号”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总书记收到信后充分肯定了这种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



茶叶制作流水线。通讯员 潘学康 摄


    亲切的问候,充分的肯定,让村民们激动不已,全村都纷纷参与到捐赠活动中来。

    “我要把最好的10万株茶苗捐出来。”茶农党员阮波希望茶苗能造福更多人。

    “我们不要任何回报,全方位辅导受捐农户茶苗种植、茶园管理、采摘加工等技术,确保白茶的品质和效益。”语茉茶场负责人贾伟承诺。作为溪龙乡新青年创业联盟会长,贾伟打算将乡里青年白茶种植能手组成技术指导小组,通过网络远程指导受捐农户种植白茶。

    5月底开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带领下,贾伟等茶农到四川、贵州、湖南等地深入调研,寻找合适种植地。



外国友人体验采茶。通讯员 夏鹏飞 摄


    与黄杜村结对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也决定在受捐地的白茶种植、管理、生产等工作中,提供全面服务指导。

    对接、考察、培训……今年7月,黄杜村党员代表与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以及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正式签约,把这批白茶苗捐赠给这3省4县的34个贫困村栽种。而这批白茶可带动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10月18日,载着第一批“白叶1号”的冷藏车,从黄杜村出发,驶向了四川省青川县,把致富希望带给当地群众。之后,捐赠的茶苗被陆陆续续装车送往其它受捐地区。


第一批“白叶1号”从黄杜村出发。通讯员 夏鹏飞 摄


    目前,黄杜村已经发送了1350多万株茶苗,剩余部分将在明年春茶开采之前发完。

    大事年表

    1980年,浙江省启动良种选育课题,位于天荒坪大山中的“白茶祖”也被确立开展良种选育,开始小规模试种。

    1990年底,安吉已经建成5.6亩茶叶种植基地。

    1995年,溪龙乡作出了建设“千亩白茶基地”的决定。

    1997年,浙江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白茶祖”繁育出来的茶苗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命名“白叶一号”。

    2000年,安吉被授予“中国白茶之乡”称号。

    2001年,安吉白茶获国际名茶金奖。

    2005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吉白茶》(原产地域产品——安吉白茶)浙江省强制性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

    2016年,安吉白茶种植面积到达17万亩,不再扩大。

    2017年,首批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现场交流会上,安吉县获得首批“全国茶业标准化示范县”殊荣。

    2017年,安吉白茶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遴选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产茶县。

    2018年,黄杜村捐赠1500万株“白叶1号”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