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汇集
建设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各级政府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海外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海外中小老板的投资 | 大力扶持本地籍在本地发展的老板的发展 | 客家籍老板之间客家地区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 发展重点产业集群 | 龙头企业、大项目、重点项目带动 | 千方百计吸引高新科技人才到本地创业,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 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 | 大力促进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并且不断快速进步 | 选择发展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型零部件元器件产业 | 发掘、发挥客家和本地人文优势,带动、促进经济发展 | 搞好城市化、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工作,带动经济发展 | 搞好城镇化、专业镇规划与建设 | 保护、规划、建设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 客家特色山区特色旅游业,产业化农业 |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客家山区具有独特比较优势的产业 | 发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园区 |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 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 |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周边发达经济圈 | 主动争取央企、省企投资大中型项目 | 争取政府专项资金、专项计划项目 | 争取各种非政府基金 | 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共同发展 | 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转移就业 | 发达市县及省政府部门等对口帮扶 | 同等条件下当地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 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 主动争取国内的非客家籍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港澳台、国外的非客家籍华人华侨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美欧日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大企业的投资 |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 工业化发展战略 |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 请本地及本地籍百姓献计献策 | 请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师调研指导 | 参观、考察、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地区的做法,避免失败教训 | 抓住国家、省实施重大发展政策机遇,实现大发展 | 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大力改造和跨越式发展传统经济
【返乡见闻】精准扶贫施良策 山村巨变换新颜
客家经济网   2018 年 3 月 22 日 21 时 2 分 13 秒  
来源: 广东省扶贫办微信公众号 陈志奇   2018-3-22 11:35:28

   

    春节回到熟悉的家乡,再次享受团聚的喜悦,感受乡村老家的巨大变化,在与乡亲们交谈中明显感觉今年大家热议较多的话题是扶贫与变化。


——题记


  我的家乡是梅州五华的一个小山村,里塘村。整个村群山环绕,村民依山而居,其实就是山沟里的村庄。

  参加工作后便很少回村,这两年经常听在老家的亲朋提及,广东省地税局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投入近千万元精心帮扶咱村脱贫,较短时间内大幅改善了里塘村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眼下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2017年,里塘村入选了全梅州唯一的国务院扶贫办的定点观测村。

  今年趁着春节假期,回到农村老家切身体会到了家乡的“变”与“不变”。

  记忆中暮气沉闷的村庄,而今是朝气洋溢的崭新面貌。环村绕湖的硬底化道路,平坦宽敞,直通家户;一盏盏路灯迎风矗立,晚上灯火通明,夜色下的山村有了亮丽风景;村道边设有垃圾堆放点,每天定时清运保洁;自来水管被接引到锅灶边,村里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放心水”了;昔日破败的村民危房、残旧的村址办公楼,被改造得焕然一新,整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如今,村外的人愿意走进来,村里的东西也能够走出去,与外部往来越来越密切了。


 



  机耕路笔直宽敞,村民可开车来回穿梭,非常方便地出入田间

 



  走进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机耕路笔直宽敞,村民可开车来回穿梭,非常方便地出入田间;“三面光”水渠四通八达,绝大部分农田可旱涝保收;沿河堤坝被加固加宽,防洪标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标准。记忆中泥泞狭小的田埂、突兀难行的涵洞桥、时常干涸的灌溉渠……已然成为过去。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村里逐步摆脱了传统的“靠天种地、靠天吃饭”的耕作模式,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便捷。

  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村里整合贫困户资源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集中发展优质土鸡和黄牛等特色养殖业,引进黄金百香果发展特色种植业。为创造更多脱贫机会,扶贫工作队还带领村干部积极外出招引产业项目。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八千元,比两年前翻了一番多,村民脱贫致富的激情随之高涨。

 



  历经近百年沧桑的挽元小学(今名:三塘小学),新建了校门和羽毛球场,完善了图书室和篮球场,课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整个校园环境整洁幽雅。村里设立了奖学助学教育基金,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公平受教,目前已奖助学近160人次;还定期举办励志讲座、学习论坛等,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整村的重教氛围日渐浓厚,村民对农村教育的信心也进一步提高。




  村中心的老榕树下,新建了近两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建有环湖雅径、仿古曲廊、排椅亭台、健身器材、灯光球场等。广场上,白天是幼童嬉戏和老人带娃的安全乐园,夜晚是中老年妇女快乐舞动的健身舞台,还时有少男少女在球场挥洒汗水、老年长者在曲径散步谈心,处处洋溢着一片热闹和谐景象。昔日“农闲无娱乐,节庆多赌博”的陋习旧弊,被文明向上的文化娱乐生活取而代之,村民的精神风貌正日益提升。

  意想不到的是,在村里偶遇了省地税局扶贫工作队两位驻村干部,我们就村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交谈中深切感受到,扶贫干部们是怀着真感情、带着事业心来驻点帮扶的。驻村后,他们重文尚礼、助教帮困、筑路引水、兴业富民,开展了很多惠农利民工作,大力推动了村里的发展变化。同时,他们还带来了省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作风,这些新东西的注入,激起了村里新旧思想的交融与碰撞。里塘,这个小山村注定不会再沉寂。


  在家几天接触到的变化很多,但最令人欣喜的是乡亲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不知何时起,乡亲们聚会闲聊的话题,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脱贫致富;不再是是非得失,而是共建家园。大家伙的心思逐步转移到创业创收、振兴乡村上来了,转移到和谐相敬、团结互助上来了。

  村里还有很多变化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多变化正在酝酿发酵。诚然变则通达,但不变亦有其固有魅力。那些历经淘涤沉淀的“不变”,指引着乡亲们继续走在不忘初心的路上。

  春节过年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贴对联、挂灯笼,敲锣鼓、放鞭炮,走亲访友热热闹闹。外出打拼的乡人,不顾路途遥远,放下诗和远方,带着妻子儿女返回故土,与亲友欢聚共叙。家里的老人们提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饭菜置办得丰盛可口。临外出前,亲人们在车辆后备箱装满了蔬菜蛋肉、甜粄煎堆等家里的“味道”。这种浓厚的年味没有变化,这种传统的过节民俗和家庭团圆的意识没有变化。

  ……

  假期将尽,收拾行囊准备返程,又一次来到老榕树下,细数着家乡的变化,心中不禁思绪万千,特别感恩党和国家的扶贫春风,吹暖了家里的山、水、人家;特别感恩广东省地税局的辛勤付出,帮助家乡踏上美丽乡村的“蜕变”之路;特别感恩乡亲们的自我革新和奋勇前行,让全村齐步奔向小康步伐越来越坚实。

  我坚信,我的家乡里塘村一定会越变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