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汇集
建设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各级政府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海外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海外中小老板的投资 | 大力扶持本地籍在本地发展的老板的发展 | 客家籍老板之间客家地区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 发展重点产业集群 | 龙头企业、大项目、重点项目带动 | 千方百计吸引高新科技人才到本地创业,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 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 | 大力促进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并且不断快速进步 | 选择发展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型零部件元器件产业 | 发掘、发挥客家和本地人文优势,带动、促进经济发展 | 搞好城市化、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工作,带动经济发展 | 搞好城镇化、专业镇规划与建设 | 保护、规划、建设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 客家特色山区特色旅游业,产业化农业 |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客家山区具有独特比较优势的产业 | 发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园区 |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 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 |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周边发达经济圈 | 主动争取央企、省企投资大中型项目 | 争取政府专项资金、专项计划项目 | 争取各种非政府基金 | 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共同发展 | 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转移就业 | 发达市县及省政府部门等对口帮扶 | 同等条件下当地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 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 主动争取国内的非客家籍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港澳台、国外的非客家籍华人华侨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美欧日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大企业的投资 |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 工业化发展战略 |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 请本地及本地籍百姓献计献策 | 请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师调研指导 | 参观、考察、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地区的做法,避免失败教训 | 抓住国家、省实施重大发展政策机遇,实现大发展 | 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大力改造和跨越式发展传统经济
创新驱动引领 决胜全面小康
客家经济网   2016 年 5 月 24 日 13 时 42 分 2 秒  
来源: 河源日报 董伟伟 刘远朋 许志文 黄世军   2016-5-16 8:04:00

河源加速攀登创新驱动发展高地


    核心提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三年决胜小康的进程中,我市明确提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13日,我市召开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明确了今后这一战略实施的目标、路径措施、任务要求,为下一步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这一战略的持续实施、贯彻落实,必将为河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持久的动力和后劲。



 

 




    成绩:省级科学技术奖实现“零突破”

    去年,河源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有30项科技成果获评2015年度河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实现省级科学技术奖“零突破”。
    经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市政府决定授予“车载液晶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8项科学技术成果2015年度河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增加溶液颜色质量标准的水杨酸钠原料的合成工艺研发与产业化”等10项科学技术成果2015年度河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等12项科学技术成果2015年度河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由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完成的“金属基绝缘孔高导热印制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还获得2015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另有4个项目获得2015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根据有关规定,我市将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和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
    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分析认为,2015年度,我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成果呈现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产学研合作深化、科技成果更加惠民等特点。如2015年度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30个项目中,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的有17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6.7%;有11项获奖成果是有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共同完成的,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6.6%;有15项涉及农业科技、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领域,占获奖总数的50%。

    推进:借力深圳提升河源创新水平

    2018年,河源要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发挥创新驱动核心动力作用。当前,河源创新驱动发展还有哪些短板,今后将有何针对性举措?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明确了我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重点工程。

    短板:关键核心技术缺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河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家,对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5家,增长4.2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对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4家,增长1.4倍。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同比增长77.14%、46.22%,增速分别名列全省第二和第六。
    成绩固然可喜,但短板依然存在。比如,去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5%,远低于全省2.6%的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只有122件,表明我市关键核心技术仍然缺乏;产业品牌质量水平不高,缺乏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司和品牌企业。

    借力发展:把河源纳入深圳创新“辐射范围”

    深圳,中国的“创新之都”。深圳通过持续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保持蓬勃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深圳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比全国高出1.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就是科技创新为深圳发展增添了强劲持久的动力和后劲。
    今年2月,深莞惠经济圈党政主要领导第九次联席,5市共同签订了《共建区域创新体系合作协议》,为河源与深莞惠加强创新合作提供重大契机。为此,我市提出,将主动对接深圳创新,接受深圳创新辐射。特别是要在创新体制机制取得突破,包括制定科技对口帮扶的长效机制和互惠互利机制;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共享共建机制、创新资源开发共享机制、创新成果相互转化机制、创新服务对接机制、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培育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企业既是市场主体,又是技术创新主体。实践表明,深圳创新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数据显示,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发明专利出自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500家。
    因此,要提升河源创新水平,必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到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70家。这就需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积极性;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备选数据库,确定重点培育对象;鼓励企业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创新载体:推进众创空间建设

    当前,各地对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非常重视,从杭州的“梦想小镇”到北京的“创业大街”,再到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这些“众创空间”为草根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包括早期办公、创业培训等在内的全方位呵护,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新型的“发动机”。
    因此,我市提出加快发展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积极盘活一些老旧工厂、标准厂房、闲置办公楼、客家民居等,加快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线上线下的新型众创空间。

    借力: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

    组建河源众创空间,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当天的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在资金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有重大斩获,签订了4个战略合作协议。
    上述4个协议包括:市科技局与中国工商银行河源分行等银行机构签订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市科技局、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江东新区与深圳市中科创客学院、中科创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河源众创空间”建设运营合作协议;河源市先科科技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与深圳市金地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协议;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与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资金扶持:设立信贷风险准备金

    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我市将设立河源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合作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信贷业务,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市科技局与中国工商银行河源分行等开展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就是上述举措的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将设立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用于推动我市科技金融工作的专项资金。在坚持“政府引导、增信服务、风险共担” 原则下,合作银行将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不低于风险准备金10倍数额的授信额度。

    众创空间:打造河源创客聚集地

    今后,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增添新动能,市科技局等与深圳市中科创客学院、中科创梦科技有限公司拟合作打造“河源众创空间”,今后中科创梦科技有限公司及中科创客学院将依托其自身资源,在我市建设新型的创新教育、科研实践、创新交流和创业孵化基地,致力于创客的培养和扶持,力争建设为河源创客的聚集地和最具创新活力的高地。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众创空间这一平台,培养一批创客和创新人才,转化或申请一批专利,孵化一批创业团队。

    深河合作:河源主动接受深圳创新辐射

    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是我市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共建的重要创新科研实体和公共技术与产业服务平台,而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则聚焦于集成电路和其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双方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是我市落实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5市区域创新体系合作协议的具体实践,也是河源主动接受深圳创新辐射、提升创新能力的积极探索。
    根据初步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等广泛需求,联合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品,服务河源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合作: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挂牌成立

    13日,省科学院在广州以外建设的第一家综合性研究院——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正式落户河源,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省科学院——韩国电子部品研究院(GDAS—KETL)联合研究中心、广东省科学院电子专业孵化器、河源市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等一同揭牌。

    建立创新载体助推转型升级

    去年12月28日,市政府与省科学院共同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研究院、联合研究中心和孵化器,立足河源、面向全省,提升河源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此次揭牌,意味着上述相关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进入建设和运营的实质阶段。
    据介绍,在接下来的合作共建中,双方将重点围绕河源的优势资源、主导产业,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科技和产业化资源,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专业孵化器、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等创新载体,开展技术服务、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促进河源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

    打造成为“院地合作”典范

    省科学院副院长李定强表示,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是省科学院重组以来,在广州以外建设的第一家综合性研究院。联合研究中心是中国和韩国合作框架条件下及广东省和韩国科技经贸协议下成立的第一个联合研究中心,旨在把河源电子行业做强做大。
    李定强认为,河源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及创新创业环境,特别是河源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和五金、塑料、服装、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省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与河源的企业也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上述研究机构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打造成为“院地合作”的典范。

    案例:景旺电子技术研发3年投2.38亿

    “现在在路上跑的奥迪、宝马汽车的模块电路板,是我们企业生产的。”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下称景旺电子)技术中心经理柯勇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发言时,向与会代表如此介绍。
    据介绍,作为一家专业研发制造高密度多层线路板和柔性线路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景旺电子近3年来在技术研发方面就投入达2.38亿元,占整个销售收入的3.6%;已经获得发明专利37项,实用性专利107项。
    由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完成的“金属基绝缘孔高导热印制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分别被评为2014年度河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有效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介绍,近两年,单这个项目为企业带来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新增利润3000多万元,新增税收1300多万元,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420多个。
    柯勇认为,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企业是重要的实施载体,而企业自主创新就是主要的手段和必由之路。
    对此,景旺电子始终把技术创新明确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仅在今年的技改方面,该公司将投入4亿元。

    本报记者:刘远朋 黄世军 董伟伟  本版制图:许志文  本版统筹:刘远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