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世界客商大会 >> 第三届世界客商大会 广东省梅州市 2013.9.19-22 >> 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召开 打好"客家文化"牌助推经济发展
世界客商大会
世界客商大会概述 | 首届世界客商大会 广东省梅州市 2009.10.12-14 | 第二届世界客商大会 广东省梅州市 2011.12.4-6 | 第三届世界客商大会 广东省梅州市 2013.9.19-22 | 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 广东省梅州市 2015.10.11-13 | 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 广东省梅州市 2017.11.13-15 | 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 广东省梅州市 2023.11.2-4
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召开 打好"客家文化"牌助推经济发展
客家经济网   2013 年 9 月 25 日 14 时 18 分 38 秒  
来源: 国际在线   2013-9-23 15:13:00
    原标题:打好“客家文化”牌 助推经济发展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惠婷、黄倩):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支重要民系,历来以炎黄正脉自居。千百年来客家人崇文重教、爱国爱乡,胸怀坚韧不拔、开拓进取、溯本思源、团结互助的“客家精神”,世界各地都留下一串串坚实的客家足迹,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领域也是英才辈出。其中,从商的客家人被称为客家帮商人,简称客商。他们绝大多数是白手起家,走着一条“勤俭务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路线,以诚信为道、知识为本、家国为魂、四海为商。
  9月21日至22日,近千名客家商人从世界各地汇聚“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出席两年一度的世界客商大会,他们用一颗滚烫的赤字之心和闯世界的经验之道为家乡梅州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不约而同提到要利用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融汇贯通、共同发展。
  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曾多次牵头组织规模宏大的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活动,此次他带领100多位台湾客家商人从台中包机来参加会议。开幕式上,饶颖奇先生首先把以往认为“客家人只会读书不会做生意”的看法推倒,他认为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传统,崇商重企是客家人的新风尚,两者相辅相成。随后,饶颖奇还在会上介绍了台湾当局在推动客家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客家人经商大都是秉承稳健踏实的原则,成功后回乡捐资兴学。由此可见,客家人会读书,也会做生意。可以说是崇文重教引领了崇商重企,崇商重企又光辉了崇文重教,两者相得益彰。
  在台湾,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客(家村)庄12大节庆的计划,扶持了客家文化团体和艺术团队的成长,让客家文化遍地开花。同时,在庆典的欢愉气氛中相关产业得以成长。客家文化(在台湾)成了最好的经济投资。每年5月的桐花祭给台湾各地客庄带来无限的商机,这就是结合文化发扬与经济发展一个最具体的例子。”
  梅州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的聚居地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海外侨胞360多万人,是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据不完全统计,台湾有超过500万的客家人,半数祖籍来自梅州。参会的台湾长扬国际行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尚麟先生此行有备而来。他联合十几家企业印制了《台湾客家精品目录》,打算在大陆推广台湾客家乡亲的辛勤“劳动果实”。陈尚麟认为,台湾客家把传统产品加上文化创意行销全世界,而梅州客家则更多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客家特色,两家要各取所长,互补互利。“我们在台湾的客家人辛辛苦苦地经营(客家产品),不管是从梅州过去的也好,还是海陆丰过去的也好,或者福建过去的。我们(的产品)把客家原有的文化元素除了保存以外还让它发扬光大。所以,我希望客商会议将来能加上一个世界各地客家产品寻根之旅?我们共同来创造双赢。”
  近年来随着两岸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不少台湾客家人回到梅州寻根问祖,甚至留在梅州与家乡共谋发展的良机。台湾大翔集团董事长何培才先生在1991年的时候就带着大量的水果种苗、茶叶种苗回到家乡,一待就是二十多年。何培才参加了历届的世界客商大会,支持家乡走绿色发展道路。“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北回归线的魅力》,里面提到梅州是个适合种植的地方,能够种出顶级的东西,她的农业完全可以让全世界刮目相看。让我们共同来邀请世界顶级的环保专家,台湾就有很多,为家乡梅州的绿色生态产业服务。”
  世界客商大会从2009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届,是最具凝聚力的客商活动品牌。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南非和港澳台等1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4个省区市、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近千名嘉宾与会。
  辽宁省客家研究会会长许明森是旅居东北的第二代客家人。他说,客家人常被当地人误会是少数民族,而更令人忧心的是东北的客家人多数已不会讲客家话。许明森希望客商能为客家文化的弘扬做出积极的贡献。“我真的希望客家文化作为(客商)商业的基础在全国各地得到释放和传播,让客家之风吹到祖国的北方地区,也让一亿两千万的客家人特别是客家人的第二代得到一次学习和寻根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的客商用客家精神和客家情怀为客家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