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 客家地区高等院校 >> 嘉应学院(广东省梅州市) >> 嘉应学院与地方密切合作互相促进实现“多赢”
客家地区高等院校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赣州市) | 嘉应学院(广东省梅州市) | 惠州学院(广东省惠州市) | 韶关学院(广东省韶关市) | 龙岩学院(福建省龙岩市) |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赣州市)
嘉应学院与地方密切合作互相促进实现“多赢”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4 日 21 时 1 分 0 秒  
来源: 梅州日报   2008-2-18 2:54:21

    作为梅州唯一一所高校,嘉应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密切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有效促进了彼此发展,实现了“多赢”,同时也为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定向培养创新山区人才培养模式
  嘉应学院有一个驰名的“基地”,那就是被誉为梅州市“黄埔军校”的“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定向培养基地。这一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受到省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梅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
  梅州市基层党政干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观念不新。针对这一人才现状,2003年,梅州市委组织部与嘉应学院合作,实施了“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每年从本科三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约60名培养对象,采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训、实践锻炼、外出参观学习、领导才能模拟训练等方式进行系统培养。他们经公务员资格考试后,作为“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下派到全市乡镇基层工作。目前,“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已选拔培养五期学员共309人,其中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被择优录用为“梅州市党政战略后备人才”的有101人,有109人仍在培训之中。
  在借鉴“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定向培养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嘉应学院还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了“经济管理战略后备人才”定向培养基地,培养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从2004年开始,学院先后与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梅州分公司、中国联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梅州分公司、香港盛家商业机构梅州分公司、梅州市市政建设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举办定向人才培训班,并发展为“梅州市经济管理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至今为止,该基地已联合举办了各类“定向人才培训班”10期,共选拔培养学员473人,其中经考核被择优录用的有113人,仍在培训的有147人。目前,嘉应学院与市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启动“梅州市普教系统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目的是为梅州市普教系统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战略后备人才。
  这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嘉应学院“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职能,实现了该校与地方的紧密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激活“学院派”人才服务县域经济
  嘉应学院人才济济,我市充分利用该校的专业人才为梅州的建设出智出力,该校各类专业人才被有效“激活”。近几年,该校专家学者围绕“四个梅州”建言献策,共撰写了60余篇专题调研文章。
   早在2004年4月,嘉应学院便成立了“县域经济研究所”,当时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之一。多年来,研究所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导向,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共出版专著一部,发表高质量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完成省、学院重点立项课题6项,完成县域经济中长期规划项目一项。去年初,嘉应学院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对该校280多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从事的专业”、“专业特长”和“可在梅州经济建设的哪些具体领域出智出力”的情况作了一次调研,并向梅州各县(市、区)单位和企业征求需要专家学者智力与科技支持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嘉应学院确定梅江区 、兴宁市为智力帮扶的先行区域,并对两地需要智力支持的单位及项目进行了初步摸查,组织了16个对口支持小组;派出了专家与需要对口支持的部分单位负责人座谈和进行实地考察,帮助解决其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直接为梅州经济建设服务。去年,嘉应学院的专家组还与五华县共同研究制定了“五华县发展战略定位”,并向五华县委县政府提交《五华县发展战略规划》,得到了五华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共促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去年6月份开始,嘉应学院与市教育局共同实施“中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学课堂”的“双进”工程,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名师互聘、干部互派、科研互动、资源互通,整合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资源,拓展教师教育的渠道,达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赢的局面,更好地促进梅州市教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先后与嘉应学院合作,举办了多期梅州市初级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中学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课程研修班等,促进了山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2006年4月,梅州市政府与嘉应学院共同组建了“客家研究院”,进一步凝聚客家研究团队,构建更高的研究平台,提高客家研究对“文化梅州”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振兴和繁荣客家山歌艺术,去年,梅州市山歌剧团与嘉应学院合作开设了“首期山歌艺术研修班”,对山歌艺术从业人员进行系列培训,有效提高了学员们的专业歌唱技能技巧和艺术修养。这种“校团合作”的新路子,为推动我市各艺术团体的人才建设积累了新经验。去年7月份,市纪委与嘉应学院合作,成立了梅州市客家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加强廉洁文化研究,弘扬廉洁文化,以客家优秀文化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开创了全国地方纪委与高等院校合作模式的先河。
  在梅州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嘉应学院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山区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在梅州市的中学中有嘉应学院全日制及成人教育的毕业生2.78万多人,占其教师总数的80%以上。1993年以来,师范教育一直是嘉应学院的办学主体,每年新招师范生的比例约占新生总数的65%以上;在现有的33个本科专业中,师范教育专业有17个,涵盖了所有师范类学科门类。

    (本报记者 李莹 通讯员 李友文 林勤青 吴智祥)

相关文章
       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