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 客家地区高等院校 >> 惠州学院(广东省惠州市) >> 惠州学院举行座谈会:“傍大款”推动产业升级
客家地区高等院校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赣州市) | 嘉应学院(广东省梅州市) | 惠州学院(广东省惠州市) | 韶关学院(广东省韶关市) | 龙岩学院(福建省龙岩市) |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赣州市)
惠州学院举行座谈会:“傍大款”推动产业升级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4 日 20 时 58 分 17 秒  
来源: 惠州日报   2009-3-16 9:18:00

    惠州学院举行“珠三角规划纲要与惠州发展”座谈会 善“傍大款”推动惠州产业升级
  日前,惠州学院举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与惠州发展”座谈会。惠州学院院长杨海涛主持会议,该院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化工、生物等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出席了座谈会。
  与会人员围绕《纲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惠州应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发展、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借力发展、主动完成与周边发达城市对接、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以及惠州学院如何贯彻《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与交流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创造“惠州模式”
  “抓大强小”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杨海涛表示,惠州学院要以《纲要》为指导,进一步密切院地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院地携手共建、互助共赢局面的形成。他建议,惠州当前要紧紧抓住《纲要》对接实施所形成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强谋划,审视思考与周边地区的深度融合与对接,借力发展,善于“傍大款”,推动惠州产业升级,实现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腾飞。
  围绕我市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惠州学院如何在相关领域与地方发展对接等话题,惠州学院经管系朱永德教授建议,我市在《纲要》带来的新一轮发展中要“抓大强小”,即在调整和发展数码、石化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着力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休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惠州学院经管系刘薰词教授认为,在珠三角地区新一轮发展中,我市有条件结合自身实际,以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和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地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开放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实践基地等为内容,以建设科学发展惠民利民试验基地为目的,创造一个“惠州模式”,并在珠三角乃至全国推广宣传,打造惠州发展的品牌。惠州学院应明确自身定位,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勇于承担研究惠州、分析惠州、服务惠州的重任,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主动为政府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用好“尚方宝剑”
  积极打造农业现代化基地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主任刘桂林博士认为,《纲要》为珠三角农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支持惠州、佛山、中山等市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刘桂林建议,我市要充分运用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把“尚方宝剑”,打造农业现代化基地。在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我市农业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蔬菜和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高标准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他表示,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将紧紧围绕我市现代化农业建设展开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以科研合作和技术服务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与我市农业生产的结合,提高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
  打造文化品牌
  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融合
  在新一轮发展与竞争中,我市应如何立足现实,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打造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成晓军教授提出,要加强对“东江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具有东江特色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为延续传递东江文化而形成的文化传播方式与手段;介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之间的“东江要素”,如风俗习惯、饮食、服饰、居住和礼仪等。
  成晓军建议在打响城市文化品牌的同时,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现代文化产业所蕴含的生产要素,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生产力最为活跃的方面之一。在《纲要》为社会发展提供的机遇下,我市应正视文化的商业属性,从文化资源、文化传统与文化商品开发的经济效益出发,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的融合。
  成晓军主张,发展文化产业要借力文化事业,实现文化与第一、二产业以及其他行业的联姻。在农业方面,不仅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创办富有文化特色的生态农业基地,如茶文化等,而且要树立更多具有文化底蕴的农业品牌;工业方面,要发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进一步做足“惠州制造”文章,创造更多的知名品牌,实现文化产业与工业的联姻;在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方面,要明确“需要怡目的美景,更渴望怡情的文化”现代旅游新理念,以景区、景点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开辟诸如“东坡文化”等文化旅游专线。
  做好服务地方工作
  中小企业应成为主要服务对象
  围绕惠州学院如何以《纲要》带来的发展机遇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与地方的合作与交流,做好人才基地和人才服务工作等话题,惠州学院学生处处长陈璐认为,惠州学院应以《纲要》精神定位发展,绘制立足惠州、面向广东的人才培养事业蓝图。
  陈璐认为,学院应紧扣惠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定位来设置新的专业和制订年度招生计划,同时加强学生科技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东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为地方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建议惠州学院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中高端应用拓展型人才;加强校际合作,联合举办硕士点或博士点。
  惠州学院服装系副主任万志琴教授认为,结合我市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惠州学院服务社会的定位和切入点应主要是中小企业。针对我市服装产业和惠州学院服装专业的传统优势,中小企业应成为学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对象,实现产学研的最佳结合。惠州学院服装专业在原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要针对我市服装专业镇开展科技服务,围绕专业镇的建设进行纺织服装检测平台、专业镇产业协作联盟、专业镇平台多元化技术创新示范等项目建设。
  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副主任黄琳建议,应尽快在学校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如资产评估、科技项目评估、信息咨询服务、风险咨询顾问、法律与会计服务、管理教育和人才培训服务以及技术服务等机构,创新更多院地合作的新方式。
  

    本报记者 潘高耸 田铁流

相关文章
       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