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中学教育 >> 客家地区著名中学 >> 宁都中学(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 >> 走进今年高考全省文科第一名、宁都一中考生廖海珍的世界(图)
客家地区著名中学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广东省梅州市) | 梅州中学(广东省梅州市) | 兴宁市第一中学(广东省梅州兴宁市) | 惠州市第一中学(广东省惠州市) | 龙岩一中(福建省龙岩市) | 永定第一中学(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 | 上杭第一中学(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 武平县第一中学(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 宁都中学(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 | 安远县第一中学(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 | 南康中学(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县) | 广东北江中学(广东省韶关市) |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广东省梅州市) | 河源中学(广东省河源市) | 龙川县第一中学(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走进今年高考全省文科第一名、宁都一中考生廖海珍的世界(图)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0 日 18 时 23 分 10 秒  
来源: 赣州晚报   2004-6-28 11:27:00

摘下最亮一颗星

——走进今年高考全省文科第一名、宁都一中考生廖海珍的世界

□廖毅 特约记者廖海峰 见习记者彭雪英
 


廖海珍(左)在与同学下棋。小伟摄


    6月26日,今年高考成绩终见分晓,宁都县第一中学高三(15)班考生廖海珍以673分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全省文科第一名。成为自恢复高考以来赣南第一个全省“文科状元”,得知消息,记者连夜采访了这位来自山旯旮的农家孩子及其家人、老师和同学。
    今年18岁的廖海珍,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廖咸林在福建泉州市一建筑工地打工,母亲谢直秀在家种田。

    1986年12月1日,廖海珍出生在宁都县黄陂镇庙子前村,刚生下时体弱多病,家里经济条件又差,好几次差点把命搭上。父母担心他长不大,便按照当地旧俗给他取了个女孩子的名字。庙子前村离圩镇近5公里,距县城60多公里,四面环山。廖海珍在山里长大,虽说山里的孩子比不得城里的孩子有飞机、坦克等各种各样的玩具,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乐趣。小时候,廖海珍常和他的同龄小伙伴去挖泥鳅,掏鸟窝,打水仗,捉迷藏。记得一个夏天的晚上,廖海珍与伙伴们一起捉迷藏,他藏在一垛稻草堆里,等着同伴来找,等着,等着,廖海珍竟睡着了。同伴见找不着,也就陆续回家了。到了晚上10点,父母亲发现孩子不见,急得到处找。当父亲从稻草堆里把他找出来时,他睡得正香。小时候,廖海珍最盼望过年,因为这是他一年当中惟一可能穿上新衣服的时候。他8岁那年,父亲给他买了一双水鞋,下雨天晴都可穿。他不明白这鞋为什么与其他鞋子不一样,皮的,软的。他就拿剪刀剪来看看,结果把皮鞋给剪烂了,被母亲唠叨了好几天。快乐的童年是短暂的,在他上小学一年级那年,为改善家里的条件,父亲到福建泉州一建筑工地做泥匠。两年后,母亲也到泉州做了一名喷漆工。廖海珍就跟着爷爷奶奶过。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小学时,爷爷奶奶年纪已大,父母亲不在身边,每天天一亮廖海珍就到山上去放牛,下午放学后,放牛时还要打一篮子鱼草回来。到了星期天,他还要到山上去打柴。自小就懂事的他,很少让爷爷奶奶操心,养成了独立、坚强的性格。惟独有一次,在廖海珍上小学二年级时,与村里一个同学吵架,把他的玩具扔到校旁的池塘里。同学的家长找上门来,爷爷训了廖海珍一次。

    母亲谢直秀说儿子憨厚、正直、坚强。有一次,他在村口捡到50元钱,当时这可抵得上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可当失主找来时,廖海珍自己跑过去,把钱还给了失主,母亲说这孩子诚实得可爱。谢直秀在儿子启蒙之初,即自编故事,教儿子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在外打工期间,母亲很节约,把钱一块一块攒起来。可当母亲在街上看到学习资料时,她都会问问对孩子有什么帮助,一旦真觉得对孩子有所帮助,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每年父母亲过年回家,总会带给廖海珍许多许多的书。孩子长大后,这一习惯还没变。廖海珍为了不让父母过多花费,有时会对父母说这些资料没多大用处,父母亲就满怀歉意地说:“都是卖书的说好,我们又不知道怎么样,就多买了一些让你挑。”父母的关心使廖海珍这个山里的孩子接触到了许多课外书,了解到山外的精彩世界。《少年文艺》、《故事大王》、《水浒传》等读物让他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使他慢慢爱上了文学。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总会给予适度的指引。廖海珍的父母亲虽说不在他身边,但时常打电话给班主任,了解他近期的表现,尽量给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高一那年春天,母亲没有外出,在家种田,廖海珍在学校的生活费用完了,急需钱,他寄信给母亲。母亲知道后犯愁了,这个季度家里农作物还没长熟,没法变卖,在外的丈夫又还没汇钱回来,怎么办?第二天,母亲就上山砍柴到街上卖,卖得30元钱托人带给儿子救急。

    高考前一个月,廖海珍患上重感冒,班主任邱庆才给谢直秀打了电话。接到电话后,谢直秀很是担心,立即从泉州的厂里辞工,赶回宁都到学校照顾孩子。孩子感冒刚好没一个星期,又得了一次病,母亲很是着急,怕影响孩子的复习,母亲就在与儿子住所不远处租了一间房子,一日三餐照顾孩子,孩子复习时,母亲就悄悄地一个人走开。
 
    2001年,廖海珍初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宁都县第一中学。全新的校园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学,使得从山旮旯里出来的廖海珍显得有些困惑和忙乱。原先学校成绩总是遥遥领先的廖海珍,在尖子云集的宁都县第一中学就显得有些不那么一帆高悬了。入学后第一次考试是年级第30名,廖海珍的自信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显得有些灰心。这时,他的班主任邱庆才告诉他:学习没有常胜将军,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再上台阶。廖海珍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

    高中老师不像初中老师那样一点一滴规定得严丝密缝,许多方面要靠自己去安排,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自控能力的廖海珍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他又逐步在同学当中崭露头角了。

    一个省级重点中学,一个远近闻名的学校,教师同学中才俊甚多。廖海珍觉得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能很快地提高自己,他喜欢跟老师同学“高谈阔论”,从中吸取教益。在高二分科时,他的理科成绩不错,可文科又是自己的爱好,他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与班主任及父母亲充分交流后,最后决定选择文科,因为他觉得学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才最有动力。

    在历史老师彭征宇眼里,廖海珍是个特别刻苦的学生,他看书特仔细,历史知识点都画满条条框框,一遍铅笔的,一遍圆珠笔的,一遍钢笔的,有的字词旁还写有具体的解释,把整本历史书画得“面目全非”。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他的历史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第一。英语老师刘慧江挺“烦”廖海珍的,每次上课就他的问题最多,下课后还拦在路上问个不停,她说,这个孩子还常和她用英语交流,以提高英语的听力和口语化水平,有这样的学生她“烦”得很高兴。

    在高考日益临近时,学校加大了复习强度,廖海珍感到压力大,很枯燥。今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模考一结束,他就约好几个同学去爬山。那天同学们都非常高兴,一直玩到晚上7点。晚自习是赶不上了,他打了个电话给班主任请假。班主任很理解他们,他们的压力太大,难得放松一下,就答应了。第二天,班主任正想找他们谈话,没想到他们一大早就到办公室认错。这是廖海珍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晚自习缺课。
廖海珍还肩负着班上副班长的工作,协助班长管理好这个班,从学习到生活,事无巨细,挺费精力的。做这项工作是他主动向班主任“请缨”的。对此,有些人说他是傻,大家都尽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复习,不愿干,再说,干好干坏又没有多大关系,关键是高考要考出好成绩。他倒好,主动找“麻烦”。可廖海珍说,这项工作总得有人去做,这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学习方法上,廖海珍并没有什么诀窍,有的只是细心和刻苦。廖海珍的同学都知道,廖海珍有本“错误笔记”。原来,每次考试,都有一些题目出错,而且这些错误他犯了不止一次,可老是不长记性。为此,他自己创造出“错误笔记”,把各科容易出错的题目抄下来,把解答方法记在上面,随身带在身边,一有空,就拿出来翻翻,就这样,那些老是记不住的题目、容易犯的错误深深印在他脑海里,自此,他再也没有犯这些错。他把自己写“错误笔记”的学习方法写在墙报上,供大家借鉴。班上与他最要好的同学要数魏小伟。他回忆说,廖海珍正如他在自己的日记扉页上写的“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一样,学习刻苦,待人真诚。班上有人在背后说他的风言风语,他知道后从不计较,好像没这回事一样,照样与往常一样帮助其他同学。去学校找廖海珍采访,同学王玲说,这个挺容易的,你看到那个身穿校服脚穿拖鞋全校最朴素的就是他。家境困难,家里供他上高中已是不易,廖海珍深知这一点,他从不提过高要求,吃得饱即可,衣服有两身可换洗即就行。

    学习之余,廖海珍也有其他爱好。廖海珍自己说,他与许多高中生一样,爱上网,可除了班上的微机课,他从未去过网吧,一来不愿花这个钱,二来怕上网影响学业。

    廖海珍还是个兴趣广泛的人。打篮球,踢足球,吹笛子,下象棋等,他都玩得挺在行。每天下午放学后,在学校的操场上,总会出现廖海珍的身影。人们都说玩能荒业,可他就是玩得转,还学得好,对此,同学们都挺羡慕。罗倩筠同学提起廖海珍,说他这个人心理素质特好,去年12月,她和廖海珍一起参加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江西赛区)比赛,第二天比赛,其他8个参赛选手都在认真复习,积极备战,可他却一个人溜出去逛街。结果一出,他还捧了个二等奖回来。对此,在一旁的班主任邱庆才也深有同感,他说,廖海珍在班上成绩一直徘徊在前五名,各科成绩都很平均,没有什么劣势学科,第一次模考他考砸了,可他情绪没有受太大影响,以后一次比一次考得更好,在最后一次模考跃居全班第一,也是全校第一。

    跟廖海珍谈话,能感到他有些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他很踏实,一个人在城里读书,在校外租房住,身边没有亲人,学习生活都是自己管理自己。在他租的住处,记者看到到处井井有条,地面很是整洁。拿廖海珍自己的话说,高考就像初中考重点高中一样,自己一点也不紧张,不过对于能取得全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倒是出乎意料之外。

    廖海珍报了北京大学,他认为考上北大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对此,宁都县第一中学校长易旭赣说:“这是我们坚持分层教学,坚持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果。”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这个孩子做人老实,做事踏实。从高一到高三,我看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他不是一个死读书的孩子,却是一个非常刻苦,在学习上一丝不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