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闽南地区 >> 闽潮关系 闽客关系 >> 闽潮关系 >> 海西前景广阔 闽潮携手图强
闽潮关系 闽客关系
闽潮关系 | 闽客关系
海西前景广阔 闽潮携手图强
客家经济网   2013 年 3 月 8 日 15 时 8 分 3 秒  
来源: 潮人在线   2012-4-25 10:31:17

 

海西建设厦门先行。


 

海西建设厦门先行。


    海西风起,助推闽潮携手腾飞。
    潮汕和闽南地区,都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潮汕与福建两地发挥各自优势,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交往及合作。本报“根之旅”系列报道全面展现闽潮“根叶相连”的历史根源与现实依存,为潮汕更好更快融入海西提供了更多的启迪。
    海西战略给包括汕头在内的潮汕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那么,潮汕地区尤其是汕头该如何借着海西之风展翅翱翔,走向重塑辉煌的涅槃之路呢?对此,汕头、厦门、漳州、泉州等政府部门官员及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进行建言献策,并纷纷提出了真知灼见。
    从亲情融入海西
    去年经国务院批复,汕头正式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如何加快汕头融入海西的速度,进一步改变“游离”状态?新华社福建分社原副社长、本次“根之旅”采风团顾问王炜中表示,关键还是在与闽南增强文化认同,先从亲情融入。近来“根之旅”采风团走访闽南和莆田四大市之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闽潮两地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所以,不要“生份”、见外,而是要积极主动、理直气壮地融入海西。汕头尤其要与闽南联手,率先建好由闽南、潮汕构成的海西核心区,在共建中发展自己。
    “近年来,宗亲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汕头等潮汕地区与闽南两地的专家要携起手来,共同研究姓氏源流,进行族谱家乘的对接,再与台湾方面‘接轨’。”莆田姓氏源流研究专家黄鸿恩及漳州市政协常委、学习文史委主任涂志伟等也告诉记者,通过两地宗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并以此为联系纽带,加强汕头等潮汕地区与闽南在经济及民间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现在漳州便已编出一本100多万字的《漳州与台湾族谱对接指南》。泉州电视台主任记者陈继川则提出,陈三五娘的传说是闽南和潮汕的共同文化遗产,所以两地要携起手来将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中国职工科技报》闽南工作站站长傅乔成等专家同样认为,两地要探索一些新的结合点,融合不单打,携手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样更能做强做大,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
    在厦门采访期间,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一万和会长陈耕等专家学者与记者座谈时也纷纷指出,潮汕与闽南从方方面面来说两地联系很密切,特别是文化的认同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更能促进两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寻找最佳“连接点”
    汕头在加快融入海西的进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与闽南、台湾实现“三赢”呢?王炜中认为,关键在于为经济合作寻找最佳的“连接点”。
    他说,厦门为了加强与台湾的对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就十分注重对台湾产业的研究,重点加强与台湾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对接,着力发展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海洋生物医药等,建设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海洋研究中心。漳浦发展与台现代农业合作的经验也很值得汕头借鉴,介于汕头、厦门特区之间的漳浦县发展与台现代农业合作优势非常突出,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紧密合作,使漳浦成为汕头引进台资项目、提高传统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中转站”。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家陈骅建议,闽潮两地可共同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联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旅游业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开展对口旅游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
    闽潮打造“大通道”
    潮汕和闽南可联手构筑辐射梅州、闽西、赣南等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协作圈,凭藉自身的港口优势和侨乡优势,进一步打造通往国际和台湾的大通道,这是许多专家对于闽潮合作的共同建议。
    “从闽粤交界沿海经济带的历史发展来看,当时从闽南到潮汕这个区域就已不仅面向台湾,而且已走向世界各地。”原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编审李启宇也对记者说,早在明末清初,厦门湾到南澳贸易带便已主要是面对台湾等地,商品包括大米、糖和陶瓷等。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汕头与厦门之间无论在海上还是陆上,贸易往来都比较多。1911年厦门与汕头接通电报线,而1933年中国航空公司开辟的上海至广州航线中,就途经福州、厦门和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家陈骅指出,当前,闽南与潮汕都可借鉴历史上形成、积淀的海上贸易传统和经验,凭藉自身的港口优势、海外人缘优势和国家给予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临海临港工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联手搭建通向海外的桥梁。
    抱团共进建海西
    “汕头与厦门、漳州、泉州同属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汕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局局长郑晓奇告诉记者,汕头与厦漳泉“抱团”共同推进海西建设,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合作交流,推动粤东和闽南等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郑晓奇认为,接下来,汕头与厦漳泉应增强合作凝聚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和产业合作,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综合通道。加快推进跨省市铁路、高速公路、航运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协同建设。特别是加快厦深铁路建设,增强水路运输能力和港口功能的互补性,形成服务汕头与厦漳泉和中西部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同时,通过加强产业合作,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与对接。并联合对台招商,扩大对台贸易和转口贸易,推动两岸金融、物流、旅游、贸易、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融入海西,汕头一路“加速跑”
    近年来,我市在争取海西经济区规划中的重要定位和享受国家支持海西建设的政策措施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对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也有了新的提升。
    2010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将汕头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开发区。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将汕头纳入海西经济区范围,明确汕头作为经济区五个中心城市之一,并可适用海西经济区在对台经贸、投资等方面先行先试政策,并将我市定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海西旅游区核心城市之一,六大对台旅游口岸之一。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对台经贸合作。对台直航方面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去年共完成94个单航次32720标箱,其中重箱20880标箱,同比增长分别为25.84%和42.9%。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建设工作也取得突破,南澳实验区、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粤台合作南山湾科技园、粤台物流园区四个主要载体建设均取得一定成效。
    汕头入了海西“户口”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多前,汕头入了海西“户口”,成为海西大家庭重要一员。《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首次明确了“海西”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了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等城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