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土特产
客家土特产研究 客家土特产发展战略 | 客家土特产大全
客家特产店同开三店降低成本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13 日 0 时 7 分 38 秒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8-7 13:30:00

 

 


 

地道的客家酿酒


  文、表、图 记者井楠
  继“广东特产店”、“湖南特产店”等一系列地域特产店出现后,2010年的广州市场里出现了客家特产店。投资者黄洪斌先生是位地道的梅州客家小伙子,创建客家特产店完全来自“原创”。他精心采购后量身定做选址,通过同开三家店的形式摊薄了经营成本;经营近半年,单店月入常过万元,距离收回成本已不远了。
  选货:走遍梅州亲自品尝
  2009年以前,阿斌从事房产销售行业;为别人租赁过太多的商铺后,自行创业的想法油然而生。这年冬天,离家多年的阿斌回老家过年,浓厚的乡土风情感染了他;——在客家围屋的作坊里,酿娘酒、晒梅菜、盐焗鸡鸭的香味阵阵飘出。阿斌立即想到:为什么不把这些地道的乡土食品引入大城市去,以此为基础小本创业呢?
  于是,他想到了借助互联网,在客家地区网站上发出许多“帖子”,实话实说地声称:自己想在广州做客家特产生意,“老乡们有什么好点子?”
  互联网的作用是无限大的,梅州、江西的供货商纷纷响应。阿斌参考城市人的喜好,一一筛选。考虑到大城市这几年提倡绿色环保概念,他决定将梅州特产的茶籽油、野生蜂蜜作为小店的主打产品。
  之后,阿斌几次走遍梅州山水,去各家作坊、企业品尝各类小食品,再三比较后,确定了其余几个系列。光是品尝腐竹,他就先后尝过30多家;为了满足“绿色需求”,漂白过的产品他不要,味道太浓的产品他也不要,最后他选择了最土最黄的乡村作坊腐竹。
  选址:落脚社区招徕熟客
  到了选址环节,阿斌琢磨再三。起先时,看到“广东特产店”的经营盛况,他也曾考虑过开在繁华商街中。但经过对广东特产店的细心考察,阿斌发现这类店铺的产品与客家土特产差别很大,前者主要是零食、休闲食品。为此,前者可以面向时尚一族销售,而自己却最好开在社区旁边,做熟客生意。
  本着这个思路,他开始在自己工作过的黄埔区中心地带找寻,最后落实在金碧世纪花园北街,这是一个大型成熟社区,往来人群各个年龄层次的都有,有土特产品的实际需求。2010年4月,阿斌顶手了一间15平方米的小铺,开始装修与进货。
  货架是古香古色的木质材料,店门外悬挂着客家书法名家的匾额与对联,路人隔着很远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而在货架上方,阿斌将客家酿酒、晒菜的图片放大张贴,顾客看后如临其境,增加了对土特产的信心。不久后,客家特产店正式开业了。
  成功经验
  玻璃瓶辣椒酱改回塑料瓶
  销售量日渐增大,但日常成本也十分高昂。阿斌看到需求旺盛,立即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在广州多开两家店铺、以降低投资成本?一趟货车拉回来,拉的越多单位成本就越低嘛;而且,进货多了,还可以与进货商讨价还价。想到做到,之后的1个月,阿斌在滨江东路嘉仕花园与天河区的美林花园迅速谈成了两家店铺,相继开业,生意果然节节攀升。
  生意稳定后,阿斌积极调整进货,但也犯过一两次错误。梅州的辣椒酱都是装在塑料瓶里的,阿斌觉得这样不环保不好看,就主张供货企业将其改成了玻璃瓶,没有想到,回来后却卖得“一落千丈”。
  与顾客攀谈后,阿斌才知道:在广州购买辣椒酱的多是客家祖籍的顾客,他们从小看惯了塑料瓶产品,觉得玻璃瓶不够地道。不得已,阿斌又将瓶子换了回来,从此深知:选货进货都要分类对待,不可一味求大众化。
  专家点评
  经营潜力:
  广东各大城市中,客家人数量众多,经营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客家食品以天然自制为主,符合绿色环保风尚。
  经营风险:
  类似的地域特产店,既有成功案例,如“广东特产店”,也有无数失败案例,如大多数的“湖南特产店”、“江西特产店”。可见该类商店特点不一、消费人群有别,一味复制特产概念,并不能保证成功创业。 
  选址建议:
  中原地产的王敏小姐认为,客家特产店销售日用型食品,建议开在大型成熟社区,做熟客生意。客家特产的经营方式应与“广东特产店”不一样,后者可走高端路线,主营零食与卖给旅游者的“手信”,开在繁华商街较好。而客家特产店卖的茶籽油、蜂蜜、辣椒酱之类,都是居家生活日用品,旅游者、时尚一族并不需要,开在繁华商街的性价比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