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委书记覃卫东:努力抓好“三个三”争当山区排头兵 |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10 日 12 时 33 分 9 秒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作者:记者 谷立辉 刘海斌 特约通讯员 黄云伍 2006-4-27 9:06:11 |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中,处于新时期的韶关如何量身定位? 覃卫东(以下简称覃):“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对韶关寄予的厚望。在“十五”期间,韶关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2%,综合竞争力从全省的三类地区跃升到二类地区第一位,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韶关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以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面”、扎实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为契机,争当全省山区发展的排头兵。 “十一五”时期,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韶关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加上韶关特有的资源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后劲。但我们也有短板,对此我们有清醒认识不敢稍有松懈。韶关要坚持以“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与全省山区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继续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加快“三化”进程,做好县域经济、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和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这三篇文章,建设一个“经济发展、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环境优美”的新韶关。 记:这“三个三”为新韶关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韶关在排头兵实践活动中是如何推进的? 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排头兵实践活动的题中之义。作为粤北山区市,韶关曾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区位劣势,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开展,劣势已转化为优势。区位优势日见明显,韶关的基础、资源和自然优势也成为经济优势的内在动力,这同时要求韶关打开大门,加快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解决经济总量偏小的问题;抓好城市建设,开发芙蓉新城,把韶关建设成“工贸旅山水城”,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 实践证明,实施“三大战略重点”,切合韶关发展实际,抓住了经济建设的“牛鼻子”。在排头兵实践活动中,要把推进“三大战略重点”摆在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加快“三化”,这是韶关发展的必然进程。为此,韶关提出了“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第三产业旺市”,不断做大做强支柱工业,以韶钢、韶冶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加快25个中心镇建设,增强城镇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对水稻、蔬菜和畜禽等七大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目前,韶关已经引进温氏集团百万头养猪等一批大型养殖项目。 记:做好“三篇文章”可以理解为韶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之一,韶关是如何“抓手”的? 覃:县域经济作为韶关目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今年韶关各县(市、区)将全部“调头”,实现以工业为主导;必须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为载体,2005年,韶关已有7个县(市、区)与珠三角地区签约共建产业园,总规划面积达4万亩。 以产业园区和支柱工业为依托,着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提高韶关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韶关正在规划建设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整合了粤北工业开发区、市辖区产业转移园区的资源,招商引资承载力明显提高,为市区经济扩张创造了条件,要促进园区内玩具、电子和制药等产业加快发展。 记:“把韶关的经济车厢挂在广州的经济列车上”,通过排头兵实践活动,韶关在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方面争取有哪些新进展? 覃:作为广州的邻居和主要北出口,韶关在基础设施上已经具备对接广州的条件。结合市情,韶关在产业上排出了一批对接广州的合作项目,并加紧落实,力争一年初见成效。今年重点抓好这三方面:一是开展装备工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业的对接。韶关在齿轮、轴承和液压件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机械装备工业的基础,要努力实现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对接的突破。 二是开展农副产品与广州市场的对接,把韶关建设成广州农副产品供应的生产基地。 三是开展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的对接,使韶关成为广州、珠三角部分居民的第二居所和度假优选地之一。 (编辑:冯怡驹)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