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湘商 湖南省 >> 湖湘文化 >> 毛泽东家乡人回味六十年幸福生活
湘商 湖南省
湖南籍亿万富豪 | 湖南商会 湘商大会 | 湘商研究 | 湖南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及比较研究 | 湖南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主要产业 | 湖南的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 | 湖南籍经济学家 | 湖南籍科学家、院士、著名专家教授 | 湖南经济综述 | 湖南历任省委书记省长访谈录 | 湖湘文化
毛泽东家乡人回味六十年幸福生活
客家经济网   2015 年 1 月 23 日 17 时 13 分 40 秒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10-1 9:19:00
    中新网韶山10月1日电  (白祖偕 刘双双 李青何浪)幸福是什么?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新中国喜迎六十华诞之际,毛泽东家乡人用自己六十年的酸甜苦辣告诉了我们幸福的真谛:作为中国人,见证了中国的繁荣富强,经历了家乡的巨大变迁,这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苏小波:见证韶山发展60年

  从艰苦求学的学子到韶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从中国解放到改革开放,已是80岁高龄的苏小波见证了韶山的发展变化。

  苏老出生于1929年,当年由于遇上抗日战争只读完高小就失学了,但喜爱读书的他仍坚持在私塾学习。1950年,21岁的苏小波凭着高小毕业和在私塾的读书经历,谋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永义乡狮山村秘书。

  1952年,苏小波调到韶山小学任总务主任、教师,成为了共和国第一代人民教师。当时韶山小学解放前学生仅40人左右,1952年增至154人。韶山小学被确定为小学五年一贯制试点后,要新建学校。乘着新建的东风,他与校长熊泽民一起请毛主席的老师毛宇居专程赴京请毛主席题写校名。

  1953年夏,新校舍竣工落成,“韶山学校”四个笔力雄浑、光辉夺目的大红字,镶嵌在校门上端,为学校历史增添了最光辉的一页。

  1983年,已到韶山区委宣传部工作的苏小波用家里养的那头大肥猪换回了300多元钱,买了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不到7点钟,左邻右舍都早早地吃罢饭,不约而同地来到他家等着看电视,电视里不说“再见”都不回家。如今,电视机经过了黑白到彩电,从纯平到液晶,从14寸到42寸,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左邻右舍不再围在一起看电视,而是各自在温馨的家里观看。

  苏小波说:“韶山城市发展一年一个样,韶山高速公路的通车拉近了韶山与各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到韶山瞻仰参观,现在沪昆高速铁路又将在韶山建站,对于韶山来说又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我相信韶山的明天会更美好。”

  彭果山:一位“解放牌”企业家

  如意电机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果山与共和国同龄。他经常风趣地说:我1949年出生,属牛,是“解放牌”的。

  老彭出生在当时的如意公社梅湖大队南丰生产队,有四姊妹,一家人靠父亲当时每月的30多元工资维持生计,经济比较拮据。高中毕业那年,正逢“文化大革命”,老彭的“大学梦”破灭了,毕业后回到了家里。

  1969年开始,他在生产队开手扶拖拉机。由于开车技术好,做事认真,1972年,调到当时的如意公社开大型拖拉机,这其中他承包了农机站的一台拖拉机。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生性执着、一直在追寻梦想的老彭开始不安和躁动:老开拖拉机,赶不上时代,也没有什么大发展,这里不是我的久留之地。

  当时的如意乡准备创办如意节能电器厂,乡领导挑选了彭果山当负责人。依靠贷款的10万元资金和农机站废弃的几间车间,购进了几台冲压设备,仅用三个月时间,新厂于1985年元月一日正式投产,从此老彭与如意节能电器厂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十年来,如意节能电器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旧低矮的农机站成了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和工厂车间,职工人数由30多人到150多人,固定资产由12万元发展到500万元,年产值从58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

  2004年,企业改制潮流势不可挡,如意节能电器厂顺利进行了改制。也就在这一年,老彭筹资200多万元,买断了如意节能电器厂,更名为湘潭如意电机电器有限公司,从此,老彭从“厂长”变成了“董事长”。

  改制后,公司在市场转型和产品技术升级上大做文章。老彭介绍,公司将准备与大型企业联手合作,研发生产“城市轨道电机”新产品,对产品进行提质改造,再一次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我很幸运,与我们的祖国同龄,与我们的祖国一起成长”。老彭激动地说。“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成长道路,企业的发展历程,都与共和国的曲折历史息息相关,我与我们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赵艳辉:和韶山一起发展繁荣

  21年前,韶山市大坪乡的赵艳辉和丈夫在韶山乡竹鸡段开了家小商店。“最开始就是因为穷,所以做生意,就一个小门面,卖点小东西。”赵艳辉告诉记者,当时韶山不少人都开始做起了生意,看着他们生活好起来,自己除了羡慕,也多了一份信心。

  刚开始的日子,一家人吃住都挤在店子里。丈夫踩着单车进货,赵艳辉则带着两岁的女儿热情接待每一位客人。因为服务态度好、进货勤快,附近的居民都喜欢来这里买东西,小店很快积累了一些财产和人脉,赵艳辉一家的生活也渐渐有了改观。

  几年间,韶山个体商户由1984年的648家猛增到1469家,韶山商业浪潮卷面而来。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赵艳辉一家有了不少积蓄。“要把生意做大,生活才会更好,”赵艳辉和丈夫一商量,决定将商店从原来矮小的平房中搬了出来。店子大了,生意也从零售做到了批发,为了进货和生活更方便,两夫妻咬咬牙将家里的旧单车换成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通过几年的努力,家里备置了彩电等家电,小日子越过越舒适。

  1997年,韶山金海商业城在火车站建成,“在市场内经营自开业之日起免税一年”的政策让赵艳辉觉得物超所值。次年,她的“天天自选商场”在金海临街的黄金位置开张,通过十余年的诚信经营和精打细算,如今已成坐拥5个门面的旺铺。

  “赶上了好的机遇,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致富!”如今,赵艳辉和范芳春在日月新村附近买了新房子,家里开上了小车,进货也有了专门司机和货车负责,夫妻俩由个体商户变成了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