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文化概要 >> 客家文化综述 >> 大力弘扬客家文化 陈建华:未来地区竞争以文化论输赢
客家文化概要
客家文化综述 | 客家认同 | 客家精神 | 客家话 | 客家文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报刊杂志、专著
大力弘扬客家文化 陈建华:未来地区竞争以文化论输赢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1 月 27 日 18 时 3 分 16 秒  
来源: 河源日报网络版   2008-7-18 10:14:26
    推进“七大建设”,是我市争当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举措和重大任务。日前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对此作了全面部署。文化建设是“七大建设”之一,市委书记陈建华近日就此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指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陈建华指出,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地区、城市间的比较和竞争,不仅仅是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规模、增长速度等,更重要的是文化,正因为文化才是城市的真正灵魂。“作为一个地区的主政者,应该有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陈建华说。
  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挖掘、弘扬客家古邑文化,提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打响‘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文化品牌,创新思路,把河源打造成为客家文化、恐龙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成为南粤大地创新文化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对此,有关人士认为,这一思路的形成,是在确立“客家古邑•万绿河源”这一河源城市形象定位和提出“‘两地’文化”重要论断的基础上的一次升华。
  去年“十一”黄金周前夕,河源的“城市名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闪亮登场。陈建华在阐述这一河源城市形象定位时说,这一定位是河源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联结的统一体,其中“客家古邑”是河源历史文化的沉积和弘扬:“万绿河源”既是对现实优势的发掘和利用,也是对发展趋势的把握和顺应。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定位确立以来,有关河源历史文化的研讨和宣扬不断升温,河源的历史文化不断深入人心。在充分调研和大量读史读志的基础上,陈建华在今年1月10日举行的河源建市20周年庆典大会上提出: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秦置龙川县是岭南建县最早的县,至今已有2222年历史,是客家先民开基之地,也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的车轮驶进20世纪后,河源大地发生了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旗帜猎猎飘扬,河源成为全国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地区之一,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暴动和建立农民武装的地区之一,以及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府的地区之一,堪称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这一令河源人倍感自豪的论断,不仅丰富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作为河源城市形象的内涵,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河源的历史文化地位。陈建华说,可以把这一论断看作是解读河源历史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开启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之门。
  陈建华指出,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提升凝聚力。
  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环境;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吸引人的地域文化,就会在竞争中落伍。
  陈建华指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河源大力挖掘、宣扬“客家古邑”以及“‘两地’文化”等历史文化,根本目的是冀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树立“以文化论输赢”的观念,不断发掘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寻找历史文化在当代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并把它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文明风气结合在一起,融入河源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锻造河源独有的文化软实力,使之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陈建华强调,在此过程中,不单一个地区的主政者应有文化自觉,还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唤起广大市民对文化的自觉性和觉悟,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大气候,为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