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媒体综述 >> 承前有硬頸.啟後存典型--專訪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律師
客家经济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 客家职业经理人 | 客家商会 | 世界客商大会 | 客商研究 | 客家千万富翁 | 客家小老板 | 客家老板的慈善捐款 |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 | 其它客家交流与合作平台 | 客家地区重大基础建设 | 客家地区终极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客家城市经济 | 客家县域经济 | 客家镇域经济 | 客家富裕村与客家新农村建设 | 客家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客家地区科技概要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 | 客家服饰 | 客家工艺品 | 客家音乐 客家流行歌曲 客家影视 客家舞蹈 客家山歌 客家戏曲 | 客家菜馆 客家菜 客家美食 | 网上客家商城 | 客家专家科技成果与客家富豪资本对接合作平台 | 客家媒体综述 | 客家文化概要 | 客家财富俱乐部 | 客家籍经济学家与管理专家
承前有硬頸.啟後存典型--專訪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律師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1 月 27 日 17 时 37 分 8 秒  
来源: 客家学院电子报第四十九期   2005-5-21 17:45:20

【文/徐翠真(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多年來在客家的相關研習、活動中與陳石山律師總是擦肩而過,近期則因 2005 年客家文化會議他與巴西回來的八位客家長輩敘舊,因而有較久暫的停留,一則也因他誤以為我也是「從巴西回來的 ? 」而有過一些簡單的澄清與當面的問候,至於這篇文章的完成,得力於客家雜誌陳康宏學長所玉成,謹此致謝。 
   
苦學成功的心路歷程 
 
   1941 年出生於新竹縣竹東鎮的農村,由於幼小遭遇貧苦的佃農生活,因而他立定志向要出人頭地,唯有苦讀,「寒門出狀元」果然他考取當 時可是桃園最好的學校。就讀那個年代的名校 桃園高農畢業後,先任職新竹地方法院執達員, 1964 年他考取普通考試法院書記官,先後服務於宜蘭、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擔任書記官, 1967 年考取中興大學夜間部法律系,以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 1973 年考取律師、 1975 年起在台北市仁愛路執業律師主持「陳石山律師事務所」,歷經 30 年的律師生涯,他這一路走來不愧是客家人苦讀出身的典範。

   來到他的律師事務所,更感受到他「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的專業,另外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領導統御也相當有一套。辦公室內因著「充份授權」其中有兩名來自楊梅每天通勤工作均超過 20 年的員工,長期培養出了向心力。另外自 1987 年他便擔任客家風雲雜誌的法律顧問, 1992 年開始擔任雜誌發行人迄今已歷 13 年之久,由於他的「運籌帷幄」,使客家雜誌在平穩中度過,這份為理想執著而身體力行的 「客家本色」, 深受部屬的愛戴及各界的肯定。 
   
客家雜誌的發行理念 
   
   提到客家雜誌創立的動機,是因為眼見客家人語言危機日趨急迫所致。陳律師為台灣號稱有四百萬的客家人而客家話卻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流失深以為憂。如此三十年後客家話就可能在台消失,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鑒於客家話的復育就是在豐富台灣的多元文化,因而客家話的傳承便是台灣語言的傳承。客家雜誌自 1987 年 10 月 25 日 以《客家風雲》問世迄今,始終秉持傳承客家語言、文化、民俗及歷史的宗旨,希望透過雜誌的發行與流傳能夠喚起客家人的危機意識,促進客家人的溝通與社團間的相互瞭解與學習,團結客家人的力量,提昇客家族群在在政治、社會及文化的地位。 

    雜誌創刊之初即揭示的宗旨 1. 開放客語廣播電視節目, 2. 實施雙語教育、建立平等語言政策, 3. 修改廣電法第 20 條對方言限制的條款為保障條款等三大訴求,目前均已次第實現。尤其 2001 年 5 月 4 日 立法院三讀通「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組織條例」獲得法源的地位,得以在行政院設立部會級的「客家委員會」並於同年 6 月 4 日 正式掛牌、佈達人事,成為推動客家事務的「動力火車」。接著 2003 年 7 月 1 日 客家電視的開播,雜誌社多年來的為民請命,終於樂見此一前瞻的願景與客家鄉親共赴理想而付諸實現。 
   
客家文化的闡述發揚 
   
   陳律師不僅親身參與各項客家活動策劃,也常發表有關客家事務之文章。 1994 年全國文藝季客家文化研討會,他便發表「客家社團的凝聚與衝突」的論文;平常「有感而發」的各類文章則發表於客家風雲雜誌、客家雜誌、新竹同鄉會會刊、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會刊 …. 等。諸如「客家文化之特色」、「義民祭典與客家」、「義民信仰面面觀」、「如何建構使用客語之空間」、「從客家觀點論修憲」、「巴西之旅」、「鄧雨賢紀念文化設施推動之概要」、「鄧雨賢與台灣民謠」、「客家文化發展與發揚」、「制度化-客家電視革新之道」、「君自新竹來、應知故鄉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因應政府改造之策略」、「客家民謠班教學多元化之建議」、「客語教學之困境與突破」、「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成立之始末暨展望」、「新竹行腳-一步一腳印」、「返鄉推動法治教育感想」、「為何要保存客家話」、「客不容緩」等有關客家公共政策、歷史、文化、旅遊感想等文章,均發自客家的關懷而以前瞻深切期望。值得一提的是在 2000 年、 2004 年總統大選,陳律師還為候選人撰擬「客家政策白皮書」。陳律師熱心於客家事務不遺餘力,並先馳先點,一再以其專業理性的思路撰文獎掖後進,積極提出具體而落實的可行方法,可見其一步一腳印「篤篤實實」的行事風格。 
   
勞心勞力為客家
 
   在律師的本業外,他更熱心客家公共事務,不僅出錢而且出力,親身參與各項活動, 1984 年創立台北市新竹縣同鄉會並擔任二屆理事長達 6 年, 1993 年創立中華民國路跑協會並擔任二屆理事長長達 8 年。另外,他曾任世界客屬總會理事、監事,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監事長、副理事長,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監事,在中國廣播公司客家頻道全民廣播公司擔任客語節目主持人達十餘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後受聘擔任委員期間,秉持「客家放中間,政黨擺兩邊」之理念,提出建言,推動「陂塘文化」;又在新竹故鄉致力參與「鄧雨賢音樂文化設施」、「蕭如松美術園區」之推動工作。 

    由於 94 年 2 月「全美洲客家懇親會暨巴西客家活動中心落成典禮聯合大會」,陳律師隨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籌組由主任委員羅文嘉率隊的「台灣慶賀團」,全體成員以「朝聖」的虔誠心情,歷經卅多小時之長途飛行前往巴西參與盛會,肩負宣慰僑胞、促進海外鄉親團結、文化交流之使命。此一成功之經驗,足資往後從事海外交流活動之典範。「千年榕樹萬條根」此行促進客家文化交流、加強海外鄉親團結與向心力、提昇台灣客家文化的國際能見度,落實「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客人一家親」之目標。 
   
客家社團的關懷期許 
 
   至於展望未來,陳律師就在 2005 年前往巴西「全美洲客家懇親會暨巴西客家活動中心落成典禮聯合大會」回國後表示:「如果有人問我,還想去巴西嗎 ? 我會毫不猶豫再度前往。」並兼程撰文指出,台灣應與巴西及其他世界各地之客家社團密切結合、互相交流,使台灣成為世界之客家文化中心 。

   陳律師並在聆聽當地客屬人士落地生根、艱辛成長、邁向成功的心路歷程中,深刻地瞭解到為何 3 、 40 年前台灣之客家青年大量移民巴西的其緣故,以及現今處境如何。而巴西境內客家第一代移民之奮鬥經歷,尤其旅居巴西之客屬人士,能在聖保羅市之繁華地區覓妥 2181 平方公尺土地興建地下三層、地上六層,樓地板面積一萬四千多平方公尺之現代、多元化且寬敞舒適的活動中心,提供華僑各社團及個人集會之用,而實現華僑多年來的夢想 , 對於凝聚鄉親團結之精神、提振客家人之自信心,具有莫大之鼓舞作用。巴西客屬人士懂得運用「廣結善緣」之理念,結合僑務委員會、佛光會等政府及其他非客屬社團之力量 , 以完成興建大計,能在巴西地區揚眉吐氣,值得我們學習、效法,並可作為國外客屬僑社推動會務之借鏡。

    「一語能通萬里心」此行巴西陳律師在鄉親事前周密規劃的行程中,一一揭開巴西地區的神祕面紗,體會當地之民情風俗、觀光景點、嘉年華盛會之實地感受。尤其在實地瞭解當地客家鄉親的「墾拓史」後,更印證了「凡事包容,才能成就大事」之至理名言。巴西第一代客屬移民既已事業有成如前所述,觀諸第二代子女更人才輩出,能夠就讀聖保羅大學等名校且已融入當地生活環境,能操流利之葡萄牙語,與其他族群共同馳騁得意於各種職業領域,諸如 從事 醫師、律師、工商企業、市議員,多能各領風騷、獨佔一方,頗能展現客家後裔卓越智慧之才幹,領先群倫與其他族群並駕齊驅於巴西。根據陳律師的觀察並深受感動的是前來大會協助工作的客家年輕朋友,除富有工作熱忱,深具鄉土情懷,難能可貴的是還能用客家話與鄉親溝通,不但在各自領域是值得拭目以待的明日之星,展望未來期盼巴西的客家鄉親,能夠繼續培養後進人才,為僑社之領導人作傳承準備。 
 
青年學子的典範期許 
 
   對於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目前三所的學生各有專長,不管未來 畢業或即從事客家區的公共事務學生,或繼續深造有 關文史 博士班從事客家相關研究,均是客家期待的「菁英」。語文所有客語發音及客語漢字的訓練,可加入客家電視與廣播工作,從事節目主持、播報、戲劇指導、劇本創作,甚至從事鄉土語言客語教學,或到各文化局從事鄉土文史研究整理工作。政經所非營利文化創意民間組織需創意與專業人手積極投入,以推動各項文化創意活動,甚至文化創意或行銷公關公司,目前此類公關公司亦蓬勃發展,只要有專業知識與能力,進入此類職場應非難事。社會文化所從所學課程可以看出理論思考、研究方法與實務並重,強調田野研究增加研究生的研究視野,以培養學生對客家社會文化與歷史具備獨立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由於社會的面向是立體而多元的發展,「心懷客家、放眼天下」關鍵在於對於客家議題的認同。至於院內目前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者,不但提供不同的研究經驗與研究取向,基本上已經打破「祇有客家人才做客家研究」的迷思,未來更應以族群關係研究的角度,袪除族群中心主義的偏見,尤其 透過學術領導與有目標的研究,把客家文化提昇起來,並培養客家菁英領導客家走向未來,這才是客家學院的任務。 另外同學們除了校內的學習,還可以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一旦客家委員會有缺額或文化建設機構(桃竹苗高屏地區),通常都有優先錄用的機會。」客家人不管身處在任何不同領域的專業,搶救客家不能「靠天吃飯」,客家族群本身要有反省能力和危機意識,用客家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硬頸精神」,與其他各大族群齊頭並進,共同來為豐富台灣的多元文化,跨出堅定、自信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