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职业教育 >> 客家地区职业教育综述 >> 发展高职教育是战略举措——访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李运生教授
客家地区职业教育
客家地区职业技术学院 | 客家地区技工学校 | 客家地区职业教育综述 |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参考
发展高职教育是战略举措——访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李运生教授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1 月 27 日 12 时 33 分 12 秒  
来源: 梅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2007-7-9 15:31:22
    采访对象简介 李运生,平远县河头镇漳坑村人,1936年出生;1952年考入梅州师范学校,1955年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59—1992年在华师大任教,1992—2001年任湛江师范学院院长,2001—2004年任广东商学院花都学院院长,2004年4月至今任华师大增城学院院长;教授,哲学、管理学研究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盛夏6月,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午将近1点,记者一行终于抵达了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等在那里的李运生院长,手里擎着一把滴水不止的雨伞,后背已被淋个湿透。“没关系,没关系”,71岁的他,精神健旺,热情地招呼着家乡的来客。
  “我就谈谈我的观点吧”,来到院长办公室,甫一坐定,李院长就侃侃而谈。2004年3月,李院长刚刚受聘为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不久,就带着如何推进梅州职业教育上规模上档次的课题回乡进行了专题调研。这次,他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职业教育——
  “四个梅州”需要“四个支撑”
  “梅州市委、市政府很重视职业教育,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现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48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建设了5个省级实训中心、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主干专业;去年招生数接近1.78万人、在校生数接近4.37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长51%和49%;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64%,比2003年提高了14%;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实践实训教学得到强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来中职生毕业就业率均达95%以上……”李院长首先对梅州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示肯定。他说:“我特别欣赏的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优先发展的地位,确定了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稳定、抓效益这个指导思想。这充分表明了市领导的战略眼光。”
  “有中等职业教育这个基础是很重要的。”李院长指出,“但是,中等职业教育只能解决当前的中等人才需求,如果从战略的高度上考虑是不够的。”李院长进而指出:“‘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是非常正确的,那么从战略的需求来看呢,‘四个梅州’需要‘四个支撑’,一是高科技的支撑,二是高级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三是现代管理的支撑,四是政策的支撑。如果具备了这‘四个支撑’,那么将来‘四个梅州’就会‘四合一’,即建成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小康梅州’。”
  发展高职教育,服务“四个梅州”
  而在这“四个支撑”中,关键是高级技术和人才。李院长解释说,比如管理,也很重要。上个世纪欧美已经进入了以管理为第一生产力的“管理世纪”,而我们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还以为规章制度就是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就是好的管理。各战线都有管理学院,但都没有开设管理课程。其实,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一个条件,它不是管理本身。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很快就会进入“管理世纪”,管理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现出来。但是,管理问题,归根结底也还是高级管理技术和管理技术人才的问题。
  “四个梅州”是发展战略。所谓战略,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它具长期性、全局性;第二,它不是量的增减,而是性质上的改变。“四个梅州”战略的实现必须是梅州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了质的飞跃。李院长说,从这个观点来看,解决梅州市高级技术和高级技术人才问题,是“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需要,那就必须有战略的举措。解决高级技术和高级技术人才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就是说,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是适应“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创新办学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高等教育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普通高等教育,一条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就只有梅州市没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了。“但这也有个好处,”李院长说,“最后一家有最后一家的优势。最后一家,也是最有创新机会的一家。”李院长指出,目前不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等,往往驾轻就熟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还没有认真去思考如何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李院长提议:“我们能不能设想一个创新的高级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实现梅州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是以前瞻性的目光,瞄准梅州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梅州市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依托相应的行业、企业来办学,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平台,使学校企业高度融为一体。”当然,这些企业必须是适应未来梅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梅州市高科技发展的需要的最先进、最现代化的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的新技术人才。
  “湛江有5所高校,而梅州市只有1所。梅州是中学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重视高等教育也应该成为‘文化梅州’的追求。”李院长说,“当然,办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面临很多具体的问题。首先就是‘钱’和‘地’的问题。”他建议依托市工业学校和市农业学校,“合起来,这样既有地又有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力量、图书……有了这个基础就比较好。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要花几个亿,从零开始,可能不很现实。”再一个就是办学模式的问题,绝对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不能照搬现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李院长认为,前面所说的校企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是最好的。如果梅州市现有的企业不具备这个条件,那么可以考虑从发达地区引进来。这样,梅州市的职业教育就不会停留在小打小闹、低层次技术人才培养的层面。第三就是专业设置的问题。专业设置得好,就能够吸引很多的考生。如华师大增城学院,是根据专业技术需要来决定理论课程,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李院长表示,如果届时需要,他可以请有关专家一起来出谋献策。第四就是人才问题。梅州每年向外输送大量的人才。不少人才掌握了大量的技术,要把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人才网罗进来。第五就是管理的问题。现在的管理,以电脑技术为基础。电脑技术无论再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李院长忧虑地举例说,增城学院有几个梅州籍的学生,刚入学时连电脑都未摸过,打电脑像打鼓一样……“如果梅州市再不重视电脑技术,将来的发展基础会很薄弱。”第六也就是最重要的是政策问题。有了政策支持,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了。李运生院长目光炯炯,似乎仍沉浸在为梅州高等职业教育鼓与呼的激情中……  (记者  曾秋玲 通讯员 刘冲 罗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