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 客家地区高等院校 >> 巩固成果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客家地区高等院校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发展战略 | 客家籍大学校长 | 国内外大学教育发展参考
巩固成果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1 月 27 日 12 时 19 分 34 秒  
来源: 嘉应学院校报   2007-1-18 12:22:58

——在嘉应学院第二届工会会员、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党委副书记、院长  程飚 


嘉应学院校报  2007年1月18日


一、第一届教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一)评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本科办学水平得到认可 
  一届一次教代会以后,我校启动了“双评估”工作,2004年4月27日至28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了34位专家,对我校申请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评审,评审委员会以全票通过了我校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6年12月9日至13日,教育部派出的专家组,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评估。考察期间,专家组听取了关于本科教学和评建工作的校长汇报;观看了全面反映学校发展历程的录像片;审阅了《嘉应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及相关的支撑材料和原始档案;观看迎评文艺专题晚会;参观了学校办学成果展和曾宪梓、田家炳事迹展览室等;考察了广东省教育厅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IT教学重点实验室,20多处教学系室教学生活设施;实地了解了学校设立的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等定向人才培训基地;走访了学校所有的教学教辅单位,以及学校12个职能部门;召开了中青年教师、学生等人员11个座谈会;随机听课27门;调阅了28个班的学生试卷,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习报告;对9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师范技能、英语口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物理实验等技能测试。通过实地考察评估,我校本科办学水平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二)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学校现有33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9个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我校有本、专科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103人,比一届教代会期间的7109人增加了近4000人。从专业数和学生总数看,文学、理学、工学学科专业已成为我校主要的学科专业。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第一届教代会以来,我校积极开展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已有6个校级重点学科和11个校级扶持学科。 
  学校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先后与中南民族学院、哈尔滨师大、华南师大、广西民族学院及南昌大学达成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 
  (三)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术梯队初步形成 
  第一届教代会期间,我校共有专任教师490人,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1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81人。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66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47人,占教师总数的7%;具有副高级职称170人,占教师总数的26%,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71人,占教师总数的40.76%,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日趋合理,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29名教师列入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6名教师列入广东省委宣传思想战线“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4名教师评为梅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时,我校教师在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体系日趋完善,学生素质普遍提高 
  四年多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亿多元。校园占地面积从750亩(50万m2)增加到1041亩(69.4万m2)。学校建筑面积从23.6万m2增加到37.1万m2。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3.7万m2,增加了9万m2;学生公寓建筑面积为9.9万m2,增加了5.9万m2;教工宿舍(不含教师自购房)建筑面积为8.3万m2,增加了1.1万m2;行政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为2.78万m2,增加了近2万m2。 
  四年多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0多名,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科技制作比赛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多项全国和省级奖励;在全国专项体育比赛和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团体和个人多项优异成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果,连续受到表彰。本科生考研、专科升本科考取率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过级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出全省本专科平均就业率。 
  (五)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四年多来,学校推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对全校14个处级党政群团部门和20个教学系部的正、副职领导岗位,实行公开竞争上岗,100多位经竞聘产生的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后勤管理服务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探索,服务经营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学校财务状况运行正常。通过加强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完善内部监控制度,提高了资金运行质量。审计、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保障了学校重大建设项目和各类招投标项目的顺利进行。学校不断扩大国际合作领域,先后招聘、引进外籍教师20多人。学校综合档案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特级”的复审。计划生育率达到了100%。江南校区管委会认真履行职责,保证了校区的稳定和发展。校友会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果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一大批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年多来,共发展党员3110人,其中教工105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工、青、妇、学等组织的工作卓有成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顺利实施,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和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以及建设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有7647名学生荣获省、市、校表彰奖励;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次)”“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等荣誉。 
  二、未来四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围绕“巩固、深化、提高、发展”要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目标,认真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的落实,大力促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应用能力,既能适应岗位需要又有发展后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发展目标 
  以质量和特色为价值追求和目标选择,适度扩大规模,按需调整结构,“以质立校”,“以生为本”,不断发扬客家优良传统和发挥侨乡优势。力争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开拓创新,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广东省同类型院校中位于前列,部分学科在省内具有优势和特色,立足梅州,服务广东,培养本科层次具有创新精神和客家优良传统的应用型人才,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本科院校。 
  ——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待遇保障人才。改进和完善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式,以全面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为重点,以树立“教学名师”为导向,力求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向提高素质转变、向培养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转变、向建设学术创新团队转变。 
  ——装备优良、实用配套的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条件建设,加快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加快更新和配套实验装备,提高教学实验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标准和技术水平,增强我校教学科研的综合实力和对外服务能力。继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符合标准且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顺利通过为强大动力,加快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建设,规范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全面优化教风和学风。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调整优化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技能和素质。 
  ——有重点、有后劲的科学研究激励机制。以提升科研质量为我校科研工作重点,支持有利于提升我校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以及为地方服务的科研项目,特别是有利于形成我校优势的科研项目、学科建设项目、教学改革项目、教育科研项目等。加强校企、校校等多层次、多形式合作,积极承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点课题,努力做好成果转化工作。继续加强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培育省级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重点实验室。 
  ——业务精通,整体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切实加强管理队伍特别是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服务意识强、业务精通、整体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 
  ——从严治校与以德育人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情操。全面贯彻实施《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中。切实有效地做好对经济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不断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节约高效、安全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改进后勤服务,确保安全、稳定。开源节流,积极推行节约型的工作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推进校内旧设施的改造和改建,推进北校区开发,建设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山水校园、人文校园。 
  ——充满生机、文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要大力倡导以生为本的观念,营造以生为本的精神氛围和制度形态,切实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健康人格发育和全面素质提高的良好条件。积极指导和扶持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各项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三)重要任务 
  1、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按“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6000人,本专科生比例为9:1。全校专任教师数量要达到942人,生师比达到17:1;其中,教授、博士分别超过100人,副教授超过395人和硕士超过550人,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超“双百”和超“双五十”的目标(即教授、博士各达到100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比例50%以上,硕士占教师比例60%以上),教师职称中高、中、初级三个层级教师比例为5:4:1。争取有5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成为省内同学科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探索建立师德修养与专业水平相统一的教师考核制度,建设一支“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加强党政管理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党政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能。 
  2、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按照生态型、园林式校园建设要求,充分考虑地理、地貌特征和历史文化传承,做好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的方案,力争扩大校园面积,做好东区235亩土地的征地和规划工作,在2010年使校园面积扩大到1300亩左右。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校舍建筑面积,力争建设学生公寓30000m2,实验室20000m2,艺术教育中心10000m2、学生食堂7000m2。对校园体育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到2010年,基本建成馆藏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图书情报中心,构建符合本科院校要求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使文本藏书与电子图书相结合,提高藏书的利用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3、学科专业建设工作 
  基本思路是:加强基础,注重应用,优化结构,增强优势,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办好教师教育、加强应用性学科建设。力争有1-2个学科进入省重点扶持学科行列,2-3个学科进入省高校扶持学科行列,省级名牌专业1-3个。到2010年,使本科专业的数量增加到50个左右。到2010年,力争建立起一个以文理为基础,理工结合,注重应用,服务地方的学科体系。 
  4、教学质量建设工作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工作重点要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加强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适当增加一些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本科专业,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课程建设,力争建成1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以上。 
  5、人文环境建设工作 
  以建设和谐的高品位的校园人文环境为目标,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传播技术,牢牢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昂扬向上,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产品。营造浓郁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氛围,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先进文化建设人才。 
  6、财务工作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更加重视财务工作。广大教职工要树立节源节流的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行质量。 
  “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做到后勤基础设施完备、后勤设施配套、服务优质高效。完善后勤保障系统和服务体系,开展“三减一增”活动(减少损耗、减少开支、减少浪费,增加收入),进一步增进经营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工作。 
  7、加大教学、科研和管理改革力度 
  改革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强人事分配和后勤等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8、管理队伍与党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继续开展固本强基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诸多感人事迹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等教育师生,拓宽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养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激发师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爱国意识和爱校意识。切实加强既是教师队伍又是管理队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校务和系务公开,提高以法治校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处于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五”计划的美好蓝图已经实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壮阔而美丽“十一五”画卷。今后四年,我们的任务更加光荣和艰巨,我们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巩固成果,乘势而上,再创佳绩,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