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
古达祥:祥云溢彩 大地流金 |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1 月 27 日 21 时 28 分 45 秒 来源: 五华同乡会网站 2011-9-21 |
引 子 一打照面,即感到古达祥身上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度。他容颜红润,显得慈祥温和,文质彬彬,谈吐文雅有礼,气度大方,一口普通话说得棒极了,而且是那种带有低鸣的动人嗓音。他不像那些我采访过的从沐雨栉风中摸爬滚打“卖苦力”起家的企业家,倒像个投笔从商的书生,像个文化人。接过他递过来的名片,我笑了,感觉没错,这位斯斯文文的先生是长安源多媒体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从事的行业果真与文化有关。 坐下来之后,我们没有急于进入主题,而是扯扯采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古达祥像是思谋着怎么开口,慢条斯理地说:“如果我们这拨出来创业又有点成果的五华人回到家乡去,组成一个讲师团,给老家的年轻人讲讲我们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可能对他们会有点启发和帮助。虽然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不一样了,但后来者可以从前行者身上学到一点东西。不过,著书立说,我又觉得自己的一生实在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大的亮点……” 古达祥是谦和的。或许,他不像拥有亿万身家的大富豪那般发出耀眼而灼人的光,但是,正是一个又一个像他这样自认为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从微薄演变成雄厚,从渺小转化为伟大,始终如一地用他们的脊梁,支撑着我们变动的社会。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原是到处都有亮点的,有的就在眼前闪烁,有的却蕴藏在心里;有的在无意中被发现,有的则需要有意识去挖掘。 古达祥终于进入被访者的角色了。他头脑冷静,思绪敏捷,组织语言的能力十分强,流出来的话语,谦和而不失热情,平淡而不失机敏,生动而充满人生哲理。他的声音和蔼,一边说一边理顺着思路,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绽开源自内心的真诚笑容,宽宽的浓眉下,闪动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让人感到一种亲切。 自强,为了奉献。奉献,则务必自强。 我不禁为古达祥的精采人生喝彩。 1 西方人言,深圳是东方一道璀璨的彩虹,是远东一个惊世的神话;中国人说,深圳是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奇迹,是一个跨世纪的音符。 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冒险和潇洒并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展示人的能量的理想乐土。在无数闯深圳的人的梦境中,深圳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中流的,几乎就是唾手可得的财富……拿破仑说,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我比别人早到5分钟。而南中国海的这座城市,早在20多年前还是一隅小渔村时,就已经有人慧眼如矩,前来寻梦了。1980年的一天,一辆旧人货车从五华县华阳镇开出,往深圳方向吭哧吭哧地驶去。司机驾驶座旁边,坐着一个年轻人,叫古达祥,他是被拉来作陪的。古达祥不是司机,为什么司机硬要拽着他一起同行呢?只因他自小热爱无线电,素日喜欢鼓捣修理小电器什么的,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什么都能修理的人。当时,他又是镇上的电影放映员,见的世面多,镇上凡有“外交”上的事,又或者要到深圳会见香港同胞,就会把他请上。这辆旧货车是香港同胞捐赠的,时不时会耍耍性子,不是这里坏了,就是那里动不了了。每逢要把车开到深圳修理,司机便喜欢拉着古达祥陪伴,好像有他在身边壮胆,路上出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一来二去,古达祥便对深圳有了初步的印象。 其时,深圳特区成立的鞭炮声刚刚响过不久,四处升腾起一片开发的浪潮,像个热气腾腾的大工地。古达祥看在眼里,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命蓬勃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有种特别的感觉—如果自己要离开家乡谋求事业发展的话,深圳就是他可以展翅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初,古达祥在家乡的日子过得已经挺滋润的—放电影的收入在当地算是中上水平,又在镇子上开了一间修理小电器的铺子,还开培训班招了不少弟子。古达祥白天修理收音机等小电器;晚上下乡放露天电影,给乡民带去文化娱乐,成为华阳镇一个令人羡慕的人物。但是,古达祥的心底里,像涨潮一样开始翻滚着不安分的心绪。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一个春潮涌动的大时代来临之际,心性活跃的古达祥最早感受到水温的回升。1979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所有经意和不经意的画面似乎都在报告一种信息,一个与生机和活力相关的信息,那就是人民期待已久的经济发展的春天来到了。当春意烂漫缓缓撞击着沉默多时的古老民族时,人们隐隐感受到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汐,一种内蕴在生命深处的冲动。多少年来,一切都太平稳了,不能动,不会动,也不想动。但如今,古达祥感到非动一下不可了! 1982年初秋,古达祥到广州参加军体院举办的“电视修理培训班”,两个月学习期满之后,金秋十月,他径直从广州来到了深圳,踌躇满志地踏上了人生的新旅程。初到深圳,古达祥操的是“旧业”—他在南头冲下村租了一间民房,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在门口挂一块红布条,上书“电器维修”几个醒目的大字,开始了“无牌经营”。那时节,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少二手电视机、三洋收录机等电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家庭。由于质量参差,出问题的不少,这就给了电器修理行业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因为古达祥是外地人,当地居民的电器有了毛病,首先找的是熟人,待别的修理店实在弄不好了,才送到古达祥这里,“死马当活马医”。古达祥也并非神仙手,经验也不足,但他硬着头皮接这种难活,逮住一展身手的机会。白天,接收到坏电器,与客人聊聊天,沟通一下;晚上,挑灯夜战,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书,书上没有教的,就自己摸索。在中学时代,他就什么半导体都敢拆,拆了又极有耐心地组装回去。这时,他拿出这种钉子般的钻研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硬是把别人修不好的电视机修好了。第二天,客人来取电视机,见到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修不好的电视机给“救活”了,惊喜地对古达祥竖起了大姆指。别人修不好的电器这个五华人却能修好的信息一下子传了开去,树起了口碑,来找古达祥的客人就多了,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这时,当地有个小伙子原本在罐头厂工作,是名正式工。每天,这个小伙子一下班就喜欢往古达祥的铺子钻,兴趣盎然看古达祥怎么修理电器,希望拜古达祥为师,学修电器。二人聊得投契,小伙子灵机一动,建议由他去办理营业执照,与古达祥合作开一个正正规规的电器修理铺。古达祥听了,心怦然一动。他感到以目前的行情看,电器修理行业大有发展的余地,同时,也感到老是这样“无牌经营”下去难以做大,思忖一下,他同意了小伙子的意见。1983年春光明媚的一天,“震华电器维修部”在南头街上开张了!“震华”一名,沿用了古达祥在华阳镇开的电器修理铺的名字。 2 有没有想法是一个人有没有青春活力,有没有才干,有没有进取心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敢想,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一天,古达祥刚刚修完一台电视机,歇口气,倒杯茶,边喝边翻看报刊。为了加强学习和了解信息,古达祥订了许多电子方面的报刊。他呷一口茶,视线被《电子报》的一条消息吸引住了。上面介绍的是武汉一家青少年科普店做邮购为青少年提供电子活动的器件的事情。 古达祥浮想联翩,还在学生时代,自己就订阅了《中学科技》、《无线电》等报刊,上面也有许多邮购的信息,自己也曾订购过一些产品,知道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如今,自己身处毗邻香港的深圳,对进口电子方面的新信息和新器件有着比内地更方便快捷的了解渠道和购销渠道,而进口电器大量进入国内市场,进口配件肯定大有需求。他的心跳加速起来,一个念头电光火石般在脑海划过—除了做电器修理,是不是也可以做邮购呢?目前,自己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修理电器,小打小闹,挣点钱糊口,甚至奔小康都没问题,但要做大事似乎还缺少点什么。如果加入做邮购,不仅可以开拓市场,扩大业务,也可以为有需要的广大内地民众服务。 古达祥从来就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不然,他就不会放弃在家乡的舒适生活来到深圳重辟新天地。每时每刻,他都在琢磨着如何拓展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古达祥被自己油然升起的念头激动了,他早就有投身商海的冲动,这一刹那,他看见了突破的出口。可是,怎么才能踏出这一步呢?在那个时代,广告不像今日这般铺天盖地,人们把报纸上印成铅字的东西还看得很神秘。古达祥也不例外。几经考虑,他鼓足勇气给《电子报》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告诉编辑,自己一直在深圳搞电器维修,能了解到许多进口配件信息,愿意为广大客户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和服务。他一方面虚心请教如何做邮购生意,另一方面又构思了实实在在的广告词:“你想了解深圳的家电行情吗?你想了解进口原配件的行情吗?我免费为你提供咨询服务……” 信发出之后,古达祥焦急地等着回音。《电子报》没有让他失望,报社主编王有春先生亲自给他回了一封短信,信中说:“你这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想法,我们报社会尽量给予支持,希望你尽快准备好相关手续。” 古达祥捧着王主编只有寥寥数行的回信,心情激动不已。看来有戏可做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开展邮购业务的话,单凭现在的人手肯定不够,他想到了在家乡华阳镇开电器修理铺时培训过的学徒,但这时在南头的“震华电器维修部”收入不多,请不起太多人手,古达祥只是探路式地叫了一名徒弟出来帮手。 事情的进展还算顺利,1983年底,恰逢《电子报》的王主编等人来深圳考察,还特意到南头来看望古达祥。古达祥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心情忐忑,只怕招呼不周,因为他的店铺厅前是修理店,后面就是吃喝拉撒睡的地方,狭窄得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王主编这次来深圳,也不是冲着古达祥来的,之所以到南头与他见面,主要是被他的想法所吸引,但一看古达祥的环境,脸上不禁泛起掩盖不住的失望神情。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个体户刚刚萌芽,名声还不是那么好,而像《电子报》这样的媒体,一向只与国营单位合作,对个体户还不是太信任。古达祥情知自己条件不好,当时也正准备在西乡镇挂靠镇工副业办公室,重新领一个牌照开新店,那样,将会有集体企业的身分。他诚心诚意地对王主编说:“别看这里条件不好,但在西乡镇我有更好的地方。”王主编感到古达祥是个做实事的人,便又跟他到了西乡。 在西乡镇,古达祥准备租用的店铺还没有装修好,他指点给王主编看,说:“很快,我们就会在这里有个更大的门面。”王主编点点头,鼓励他说:“好好干。” 接着,古达祥又带王主编到了西乡镇街道管理委员会,西乡镇的领导热情接待了王主编一行,还请他们吃饭。那一次,是古达祥第一次上酒楼,算是借花献佛。席间,古达祥向王主编证实了他将要在政府部门下属搞维修部。王主编这时才说:“行啊,只要镇政府能出证明,我们就把你的广告信息发出去。” 1984年初,古达祥期待已久的新牌照终于领到了,名为“西乡电器维修展销部”,隶属于西乡街道办,每月上交一定的管理费。一领到牌照,古达祥赶紧办齐一切在《电子报》上刊登广告所需要的证明及资料,挂号寄出。他记得相当清楚,5月17日,《电子报》终于登出他们的广告了。那就像他人生的一个大日子一样,从此生活有了改变。 古达祥紧张地等待着读者的反应,上天仿佛体谅他的焦灼心情,仅仅过了3天,也就是5月20日,结果出现了,他一下子收到了六七封信。那时,古达祥的新维修部虽然在西乡挂了牌,通邮地址留的是镇政府,但人还守在南头的店铺。当他接到西乡打来的电话,告之他有好几封信时,兴奋得当即放下手头上的一切,飞也似地赶到西乡取信。拆开一看,果然是读者来信!想不到这么快就有这么多的反映,高兴得他只觉得眼前亮花花的一片,犹如一个新的领域正在脚下徐徐展开。其后每一天,读者来信都在成倍增加,到了第七天,居然达到600~700封!弄得收发室的人不满地嘀咕:“你的信这么多,弄得西乡镇的信都没地方搁了。”古达祥连说不好意思,怀里却抱着一大堆读者来信,心里乐开了花。 收到读者来信,就得逐一回复。读者来信的内容主要是咨询电器坏了,零件怎么办?零件价格又如何?古达祥借来刻钢板的蜡纸,把收集回来的原器件项目、价格表一一列清,油印一份份资料寄出去。对方收到价目表后,会根据自己所需寄来钱,古达祥收到钱后,又要马不停蹄地到深圳采购,再寄出去。 这一时期真是忙昏了头。搞邮购业务非常琐碎,还会经常碰到棘手的难题。比如,有一个北京的读者来信说,他有一台立体声收音机的磁头坏了,是进口原件,国内四处找不到,想请古达祥帮忙。古达祥为他跑遍了深圳,也没有找到进口原件。本来,没有货也就算了,但古达祥想为客户所想,急为客户所急,他又跑到康佳公司,终于找到了一个替代品给客户寄去。后来,客户主动为他介绍生意,古达祥才知道那个人原来是中国青年科学家,叫刘忠笃。他们建立了友谊,后来,刘忠笃去了美国之后还跟他有联系。要么不做,要么做好。古达祥涉足邮购业务之后,声名雀起,当年即在《电子报》对做邮购单位的信誉评比中进入了“十佳”。这是来自不易的信誉,这是血和汗交织而成的徽章。 3 企业精神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行为,使人们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来。不管人们手头有无资源或有什么样的资源,它是人们对机遇的一种执着追求。它要求创业者高瞻远瞩,孜孜以求地带领别人去追求自己的远景。 而追求,则是一种永恒的诱惑,一种人类进步、生生不息的诱惑。1985年,西乡镇龙珠路48号挂出了一块新牌子:震华电子有限公司。这是古达祥从银行贷款5万元买下的第一间120平方米的店铺,并注册了一间公司。从修理店到维修部再到成立公司,古达祥的经营局面一年一个新面貌。终于有了自己的地方了,古达祥环视着新的工作环境,心中舒出一口气。生意扩大了,自然要添加人手,古达祥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徒弟”们。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魂牵故里,此时,有了大展鸿图的条件,也就可以有心又有力地提携乡亲走出贫穷。古达祥陆陆续续又从华阳镇叫出七八个徒弟。这些青年人对深圳怀有一种向往之心,对古达祥提供的就业机会既感激又珍惜,所以,加入震华电子公司这个大家庭之后,个个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成为古达祥的得力助手。古达祥在《电子报》、《无线电》、《家电维修》、《电子世界》、《北京电子报》、《家用电器》等全国主要电子报刊杂志扩大邮购广告,面向更多消费者,拓展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震华电子公司在有关服务质量、客户信誉等评选中很快跻身前三名。 一个人活动的天地越大,得到的发展机会就越多,为国家付出的才智和财富也就越多。古达祥的邮购业务从无到有,逐步扩展,知名度紧随着优质服务和良好信誉在全国快速上升,公司也乘风而起,1987年进驻深圳,在市中心繁华的建设路租下门面,开了第三间分店;1989年因建设路改建,迁至解放路;租约期满之后,恰逢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开张一年,不太景气,古达祥却充满信心前去洽谈,一租就是10个柜台,成为赛格电子配套公司第一经营部,既继续做邮购业务,也直接经销电子器件。尽管刚刚开张就遭逢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整个经济大气不景,尽管一年得交30万租金,但古达祥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能力。 一条船一旦进入了正确的航道,就会顺利驶向前方。在进驻深圳扩充业务的同时,古达祥感到光靠现行的管理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尤其是邮购业务非常烦琐,少则一个小器件,多则几十个不同零件,光是做报表就要花大量的人手时间。这时,电脑刚刚进入中国,还是一种非常昂贵非常神秘的东西,但古达祥已经想到要用计算机来管理自己的业务了。1987年的一天,他偶然路过电子大厦,看见有一家商场在清货,便花3000元买了一台旧的Apple Two(苹果2)电脑,兴高采烈地捧了回去。可惜,由于汉字输入软件不好,这台电脑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久,古达祥又碰到了一个机会,从海关购买了两台罚没的PC8088电脑,这是INTEL的第一代家用CPU,有10兆硬盘,古达祥如获至宝,赶紧找一个懂计算机的朋友编了一套简单的程序,开始了用计算机管理邮购业务。成为全国邮购行业第一个运用计算机管理的公司,并在每年的全国邮购会议上进行介绍,推广经验。 计算机管理真是好,清晰,规范,各种项目一览无余,查找起来方便快捷;不好的是计算机老出问题,一出问题,古达祥只好腆着脸找朋友帮忙,找得多了,朋友的领导有意见了,对他说:“唉,古达祥,你怎么老是找别人帮忙呢?还是自己去学吧。”一语惊醒梦中人,古达祥忙问:“哪儿可以学?”那位老总告诉他:“深圳大学暑期有个计算机培训班,你去学吧。” 古达祥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机会。他一转身就跑到深圳大学报名去了。45天课程的培训班,由于还要管理公司,古达祥断断续续学了30多天。“毕业”后就以初生牛犊的精神开始自己编程序,到1988年,公司已经可以进行一般的进、销、存计算机管理了。 刚刚接触计算机不久的古达祥尝到了计算机管理的甜头,很快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开始涉足电脑市场,从组装第一台286电脑出售开始,公司的经营业务迈向了一个新领域。 有人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就的? 访问过众多企业家,我还没有碰上一位天生特别出众或智力超凡的企业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遵循一个简单的流程:找到某种需求、专注于其中、将它付诸实施,并尽其所能地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古达祥就是其中一个这样的企业家。1990年春季,古达祥到湖北宜昌参加一个全国范围的无线电邮购会议,从宜昌到武汉的火车上,古达祥与中央电视台一位负责社科类的姓程的编导聊天,闲谈中,竟擦出了思想火花。古达祥谈及计算机还处于开始阶段,由于价钱昂贵,只有科研单位或大机构才能拥有,许多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对计算机的认识还仅仅限于纸上谈兵,根本无法接触深层的东西。古达祥认为电脑并不神秘,他可以办个讲座,在电视上教大家如何组装。程编导听了之后,击掌赞赏:“真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主意!”二人当即就在火车上策划如何做这个节目。 古达祥回到深圳之后,去深圳大学电教中心说了中央电视台策划的这一选题,请他们协助拍摄制作一辑120分钟的节目。听说节目能上中央电视台,深大电教中心的人也很高兴,非常乐意合作。古达祥忙开了。那时,他还住在西乡,每天坐中巴到深圳建设路上班。筹备这个节目之后,他每天晚上都要开夜车写一段脚本,第二天一早上班时中途在深大下车,到电教中心拍摄录像。他和电教中心的人都没有经验,中央电视台要求又严,古达祥便自编自导,每天拍10分钟左右的镜头,得折腾一个多小时。就这样磨了二三个月,片子终于完成了,送到中央电视台,获得一次审片通过。 1990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古达祥主持的《计算机的安装与使用》讲座,实用与简明知识并重,吸引了大量观众。其后,节目一年内连续播放了4次,这在科教节目中是比较少见的。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热烈反响,全国各地索要资料的来信如雪片般飞来。能为社会传播新鲜的计算机知识,打破人们对电脑的神秘感和学习的畏惧感,古达祥感到非常高兴,此举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既普及了电脑知识,又增加了震华公司的知名度,也扩大了业务范围。 4 一个成功者,自具有一套步向成功的独特技能、个性和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能够酝酿出一种创意,并将这种创意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社会。同时,一个成功者还练就出领导艺术、树立起处世的典范。他愿意承担责任,并与他人分享财富。他会给别人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选择和开拓机会。 古达祥的徒弟们从乡野走进都市,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之下,一个个像良木一样茁壮成长。古达祥一向主张开放、合作、交流、服务、竞争的精神,毫无保留地与同事们共享自己掌握的技术,共同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他见徒弟们在电子元件业务方面已经完全熟手,凡是师傅会的他们都会了,感到是时候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发挥了。心如中天月皎洁,满盘青辉透体明。1992年的一天,在震华电子公司洁净淡雅的小会议室里,古达祥与公司里一群主力骨干促膝恳谈,把呕心沥血创建起来的震华电子公司交给了年轻一代。卸下了一副担子的古达祥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调整之后的他渴望开拓一个新的领域,“震华高新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了,古达祥瞄准了高新科技产品和市场,挥麾进军卫星电视行业。 人,只有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工作时,才能成为真正的活生生的人,才能成为一分分活力去组成一个生气勃勃、万木争春的社会。其实,早在1990年,古达祥就已经开始与亚洲卫星公司有了密切的接触和联系,一直关注着对方的发展与动向。就像当初预感计算机将会在人类生活中变得像电一样普遍需要和应用一样,古达祥灵敏地预感到卫星收费电视的时代即将来临。所以,他的新公司开发、研制的第一个产品是“制式转换器”。当时,很多卫星电视节目用的是N制式,而国内用的是PAL制式,人们收看卫星电视很不方便。古达祥的“制式转换器”一投入市场,马上大受欢迎。因为这样一个“制式转换器”进口价要五六千元,而古达祥公司出品的“制式转换器”不仅在质量上可以与进口的媲美,售价也只有二三千元,真正的价廉物美。刚刚迈入高新科技行业就顺利掘到“第一桶金”,给了古达祥更足的信心大踏步向前行。 震华高新电子有限公司在管理上更上一层楼。现代管理有一个三F概念,即是:⒈Fast快,动作要快,不许拖拉,今日事情今日毕;⒉Flexible灵活性,既要严格按规矩办事,也要视实际情况灵活处理;⒊Focus有重点,专注,一以贯之,看准目标不动摇。并强调,对内互助互爱;对外,结成伙伴,优势互补。用古达祥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建立公司的文化精神, 1994年,卫星电视有限公司第一次出现收费电影频道,古达祥加入了代理权竞争,获得了自1995年到2002年的8年代理权。卫星电视有限公司是国际级传媒集团,与他们合作之后,古达祥的路子拓宽了,逐渐拥有一些高层次的合作伙伴。由于选择和拥有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从而也保证了给客户提供的是可以增值的高质量的服务和系统,同时也可以接触和利用最新的技术和产品,结合经营的具体项目,又可以把这些技术和产品带给广大用户,造福社会。 1997年,古达祥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相继获得了凤凰卫视、香港TVB8、TVB金河、美国“豪马”频道的代理权。1999年,在香港成立了艺华卫星电视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卫星租赁及上行服务。船稳可以破浪行,凭栏迎风,古达祥再度感受到高科技和传媒结合之后的巨大魔力。为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谋求更专业、更大的发展,2000年,古达祥与另一家公司合作,成立了长安源多媒体传播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专门负责代理、经营所有经国家批准的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在广东的业务。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古达祥驾腾着祥云,漫步商海,日渐展示出璀璨的光华。 5 人生的链条是妙曼的,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未来。今天,当古达祥回首走过的几十个春秋,在辛勤的汗水和迷人的智慧中,他发觉自己的起点竟是那么自然,那一步步的脚印编织出一个个不同空间的梦想,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出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串出美丽的人生。而第一颗珍珠,孕育于家乡那块丰厚的土地。 1952年,古达祥出生在五华县华阳镇大拔村,具有一种天生的文气。学生时代一直是文艺宣传队队长,经常跟着老师一起编舞、作台词,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创新的灵感和思维方式。1966年,古达祥初中毕业,恰逢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中断了学业,一年后才复课上高中。高中时代,豆蔻年华的他在校长薛鑑华先生的影响下,迷上了无线电。薛鑑华是个无线电爱好者,时常借一些有关书籍给他看,引发他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他提供了开阔眼界的机会,令他产生最早的创造性思维。十几岁那年,古达祥好不容易弄到一台小半导体,他便拆了装,装了拆,总之要把整个结构弄通弄懂为止。 1971年高中毕业之后,古达祥回乡务农。由于他心灵手巧,聪慧好学,又乐于助人,当地农民遇到一些技术上的事情自然而然会想到他。比如谁买了一部手扶拖拉机,会请他去帮忙开回来;大队搞辗米加工,买回一台辗米机,也让他去负责;村里要拉有线广播线,任务会落到他的头上;1975年,镇里买回第一台电影放映机,第一个想到可以操作的人也是他;改革开放后,要到深圳修理香港同胞捐赠的旧货车,也少不了他同行。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机遇的青睐。但当机遇的大门渐渐打开时,发现潜在机遇、把握时机抓住机遇的能力和感觉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许多成功人士凭的是直觉,而这种直觉绝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它是那种要有各种不同的经历才能得来的智慧。这种智慧需要日久天长的经验积累、需要非凡的记忆力、模式认知、诠释能力和良好的创造力,绝非一日之功。培养直觉的关键是:坚持不懈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追求卓越。 古达祥的成功正是这样。他的事业发展过程就是他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他经验的积累及其信念不断巩固的过程,更是他掌握从生活中发现创造性机遇的窍门的过程。他感到,自己的每一次学习,都会带来新的起点。比如,1982年到广州军体院学电视机维修,学成之后直奔深圳创业;又比如,1987年到深圳大学参加电脑班学习,几年后,他竟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像个大学教授一样通俗易懂地教大家如何组装和使用电脑。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耽误,当年没有上大学,一直引以为憾。在中央电视台“露脸”,便成为人生一片值得自豪的风景。而每一次起点,都是勇于创新的证明。从开小电器维修店到搞邮购,是创新;从普通的邮购到计算机管理,是创新;跳出邮购行业,跻身高新科技,是创新……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成就了古达祥的又一种人生。 在创业的过程中,古达祥深深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人生的道路上或者会有幸运轮,但这个幸运的车轮需要知识去推动。谁想抓住发挥才干的机会,谁首先就要面对知识的挑战。1999年—2000年,古达祥花了两年时间在香港理工大学读完了企业高级管理课程,结合实践经验系统地学习、总结管理经验,获得大学文凭,再将深造的知识融入实践工作之中,从容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就这样,古达祥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步又一步,从一个修理电器的小师傅成长为一个在高科技领域中闲庭信步的“大腕”。 6 世上的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你给予,也就得到;你付出愈多,得到的就愈多;你爱蓝天,蓝天就归你享有;你爱鲜花,花儿就向你展现千姿百娇;你呼唤生活,生活就对你微笑;你为世人增添光明,太阳就会为你高照。 古达祥无论走到哪儿,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一草一木,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他的情怀。随着岁月的增长,他对故乡的感情更加深沉,更加充沛。故乡的山水哺育了他,给了他灵性,赋予他智慧,铸就了他的人格。他怀着一颗纯洁的心,无时不想报效自己的家乡。 1987年,古达祥参与组织了一次五华县古氏“两岸”恳亲会,海内外十几万古姓人在家乡济济一堂,既唏嘘当年往事,又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古氏家族的头面人物核议重建古氏宗祠。古氏一族自祖上踏足五华,安身立命,开创基业,算算时日也有好几百年了。修宗祠,祀祖宗,让古氏族人永怀敬祖之心,永记大家一脉相传,骨肉相亲,也是一件大功德。古达祥当时在深圳的创业渐有起色,经济条件好转,一下子就捐出了2万元人民币。在1987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从台湾回来的古氏同胞见了,都惊讶地“哇”一声,对家乡人刮目相看。 其实,这时的古达祥并非钱多得花不了,他的父母亲还住在老围屋内,别人都问他:“你家的房子都还没有盖,怎么捐这么多钱出来?”他笑笑,虽然在自己事业刚刚起步,资产尚未丰厚的时候,一下子拿出一笔钱来建宗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这是他捧出的一颗赤子之心啊! 对故土的眷恋,是一种绿叶对根的深情。面对乡亲,古达祥感到自己的肩上有一副看不见的担子,决心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古达祥首先关注的是家乡的教育事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陆续捐资给家乡的学校建教学楼、校舍、运动场等。他的父亲退休在家,也出一分力,每一张图纸都亲自设计,每一个预算都尽心尽力,有时,还亲自买材料,骑着单车扛钢筋,整天泡在工地上督促施工。前后10年,老父亲都70多岁了,还一直为学校的建设操心。看到学校的面貌在一点点改变,老人家的心乐开了花。 除了捐资助教,古达祥还积极组织、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凡修桥建路,必有他的一份。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每个人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拧成一股绳,家乡就能出现新的气象。他更希望每一个走出家乡的人都不要忘记家乡,团结起来,启迪人心,促动改革,将爱心扩散到全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促进人们自强不息,发挥潜力,向着美好的生活奋进。令古达祥深感高兴的是,在先行者的带动下,家乡掀起了兴办教育热,修路建桥热,关心公益事业的风气在家乡蔚然成风。在华阳镇,十几公里的河道上,就建造了9座大桥,几乎村村都建了新学校,修筑了水泥路,大大改变了家乡的整体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素质。 古达祥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带领乡亲同走创业路,齐奔幸福生活。他在深圳开创的震华电子公司发展至今时今日,已有七八十个家乡青年加入,不仅解决了不少家乡青年的就业问题,把他们领上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对推动电子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003年的夏日,特别的酷热,特别的漫长,古达祥忙碌地穿梭在深港两地。他正在全情投入筹划一个新的项目—卫星电视教育。他看到中国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师资素质不高,特别是边远山区,文化相对封闭和落后,便想努力改变这种局面,用先进的卫星电视手段普及教育,将先进文明和文化带到更多有需要的地方和家庭。 古代诸葛亮,善于借力,“借东风”是借自然之力,“草船借箭”是借敌之力,联吴抗曹,是借友之力。如今古达祥,是“再借东风起宏图”,他想方设法,四处游说,联合各种投资者、合作者、支持者,结成广泛的经济统一战线,希望能借朋友和天下有识之士的智慧、资本、声誉来实现这个大目标。 这虽然是一个商业运作项目,但无疑是一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的利国利民之事。古达祥知道要实现这个计划还要作出很多很多的努力,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为了民族素质的提高,他愿意像一片祥云一样,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传媒事业洒下清纯的甘霖。 秋临之际,古达祥又准备攻读香港理工大学MBA课程,这个班录取学生非常严格,要求有大学本科学历,古达祥被录取后,有人问他:“你已经事业有成,做到这个地步了,还费那个劲干什么?”古达祥笑笑,说:“事业发展了,不忘继续学习嘛。” 绿柳垂金又是一路风光好,青山献玉依然十里杏花香。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曾经说过,“德不孤,必有邻”。古达祥以其超然的品格必将获得更多的朋友,强大的合力将推动着他奔向更加美好的流金溢彩的未来。 |
相关报道
- [创业历程] 古达祥:祥云溢彩 大地流金 11.9.21
- [创业历程] 采访震华企业及艺华卫视董事长古达祥 08.8.6
- [发展战略]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与深圳市天华世纪传媒有限公司校企签约合作 10.12.16
- [市场营销] 走进新时代 中国第一届新媒体高峰论坛召开 12.5.18
- [客家事业] 深圳市琴江文化研究会召开新春座谈会 12.2.11
- [客家事业-慈善捐款] 古达祥先生事迹简介 07.8.15
- >> 返回 [基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