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广东省 >> 广东历任省委书记省长访谈录 >> 黄华华谈省部产学研结合的战略意义
广东省
广东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及比较研究 广东经济自主性研究 | 广东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主要产业、产业集群 | 广东的自主研发与自主核心技术 广东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广东东西北发展问题 广东山区发展问题 广东山洽会 | 广东的城市化 县域经济 城镇化 | 湛江市 茂名市 | 广东私有经济 | 广东国有经济 广东外资 | 广东经济综述 | 广东教育综述 | 广东历任省委书记省长访谈录
黄华华谈省部产学研结合的战略意义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9 月 18 日 17 时 5 分 48 秒  
来源: 南方网   2007-6-28 10:37:16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讲话

  

   在广东省和教育部、科技部召开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之际,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请黄华华就省部产学研结合的战略意义,以及发展前景谈谈看法。

  黄华华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几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后,广东要继续保持全国排头兵地位、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广东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26204亿元,近五年来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4%,占全国比重由2001年的1/9上升至1/8。人均生产总值28077元,近五年来增长80.7%。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5122亿元,近五年来增长101.6%%。进出口总额5272亿美元,近五年来增长198.7%。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45.82%增加到2006年的50%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挑战和不足。当前,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今后,广东经济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要达到一个新水平,社会和谐要开创一个新局面,根本出路就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解决好广东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全局来看,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仍然是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瓶颈。表现在自主创新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难以满足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需求,难以满足构建和谐广东的内在需求。

  广东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必须形成大开放、大科技、大协作的自主创新格局,努力聚集国内外最强最优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部属高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加快完善广东自主创新体系。省部产学研结合有助于广东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而且还可使其获得持续的技术支持,从而迅速开发出新技术、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为企业赢得市场机遇创造了条件。

  在这个背景下,广东省委、省政府未雨绸缪,近年来积极部署产学研结合和自主创新工作,并得到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于20059月签订了广东省教育部全面合作协议,正式推动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

  对一年来省部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成果,黄华华感到比较满意。他说,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全国各高校和广东省各地市政府、企业积极投身于产学研结合的热潮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省部产学研结合加速了省外高校科技成果向广东转化,为广东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为广东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此,黄华华作如下分析:

  一是广东产业结构非常适合开展省部产学研结合。广东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强,产业规模大,产业高度聚集,市场网络完善,产业化设施条件优势,是全国开展产学研结合条件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以产学研结合最为集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全省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珠三角东岸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组成了电子信息走廊,西岸的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形成了以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链,呈现出较强的产业聚集效应。2006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高达15548亿元,是2002年的3.3倍,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102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近26%,占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35%%,约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40%,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

  二是广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扎实。企业要和国内一流部属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自己一定要有必要的技术基础和创新条件。如果企业没有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科技投入,产学研结合就无从谈起。在这方面,广东企业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国内最好的。到2006年底,广东省共有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08个,比2002年增加1倍多,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公共实验室114家,比2002年增加54家,数量全国最多,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家。省市联动组建的支柱产业研究院和创新平台达15家。全省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累计达128家。这些都为省部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00余个中,有九成以上设在企业,全省的研发机构有近七成设在企业,全省的科技人员近80%%在企业,全省的科技活动经费有七成多来自企业,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发的。

  三是部属高校服务地方的愿望强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迫切。我国的高等院校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一直以来,高校都面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大量研究成果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部属高校主动与地方合作,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作为经济发达、市场成熟的广东,自然成为全国部属高校寻求合作的重点地区。实际上,近年来,部属高校已经陆续进入广东,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例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合作建立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并与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虚拟大学园,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80所。珠海大学园区已拥有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八所大学的校区和学院,已建立公共实验室和研究机构100多家。省部产学研结合的开展,为部属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营造更加完善的合作环境。

  对于省部产学研结合前景的展望,黄华华充满信心。他说,在两部一省的共同推动下,我相信省部产学研结合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提供强大动力。

  下一阶段省部产学研合作就是要:通过省部产学研结合,促使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广东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大批高校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促使广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显著成绩,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广东建设。

  本文原载: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