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城市经济 >> 梅州市(广东省) >> 梅州市委书记市长访谈录 >> 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在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梅州市(广东省)
梅州市概况 | 梅州市委书记市长访谈录 | 梅州县委书记县长访谈录 | 梅州企业家队伍建设 梅州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梅州科技发展战略 | 梅州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 梅州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主要产业与主要大公司 | 梅州私有经济 | 梅州市(县)政府年度发展计划、年度工作报告、年度统计公报、五年规划 、专项规划 | 梅州县域经济 | 梅州镇域经济 | 梅州富裕村与新农村建设 | 梅州的招商引资 | 梅州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梅州的交通、能源、通信、城市建设等基础建设 | 梅州籍老板的捐款 | 梅州经济发展综述
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在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9 月 17 日 17 时 32 分 22 秒  
来源: 梅州日报网络版   2008-7-21 16:31:16
  这次全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汪洋书记视察梅州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审议《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研究部署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思路举措,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突出以宜居带动宜业,以宜业提升宜居,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全省魅力独具的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勇敢地担负起全省山区市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历史重任。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以来,我们坚决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破解难题、谋划新路,在全市掀起了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在整个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全市上下积极参与,沉下去调查研究,敞开门听取建议,请进来把脉问计,走出去学习取经,深化了市情认识,收获了丰硕成果。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确立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以来,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逐步形成了“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了“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的初步思路。这一构想和思路,得到了全市上下的普遍认同,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汪洋书记来梅视察时明确指出:“梅州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和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绿色崛起的发展新模式,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完全符合梅州发展能力的要求,是结合山区实际对科学发展模式积极的、主动的探索,是解放思想、深入思考的重要成果,是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最有效举措。”
  这次会议结束后,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将告一段落,今后的重点是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付诸于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继续解放思想。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汪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对推动绿色崛起的重大意义汪洋书记在梅视察时要求我们继续讨论完善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降低发展的社会成本,避免走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弯路,从而实现与别人不一样的、突出的、巨大的变化,勇敢地担负起全省山区市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历史重任。汪洋书记强调:“绿色崛起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的崛起,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条件下的崛起,是一种可持续的崛起;崛起的核心,是经济的崛起,而经济的崛起,指的是人均水平的崛起,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崛起;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是推动绿色崛起的保障;走好‘绿色崛起’之路必须做到:一要共同完善,不要求全责备;二要深化研究,不要浅尝辄止;三要勇于探索,不要急于求成;四要锲而不舍,不要动摇方向。”学习好、领会好汪洋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委中心组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一致认为,汪洋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就是希望梅州努力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对汪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正确理解上来,统一到对“绿色崛起”战略构想的正确理解上来:绿色崛起,就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充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发展优势,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梅州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的、具有梅州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现阶段,主要是以“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为突破口,努力推动梅州从工业化初期直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
  怎样才能走好绿色崛起新路?市委通过研究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点内容,就是坚持以宜居带动宜业,以宜业提升宜居。
  (一)“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是山区跨越发展阶段的探索之举,是梅州由工业化初期直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希望所在。
  一个地区走什么样的工业化路子,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化都有一个规律,就是先轻工业,再重工业,最后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工业化阶段是工业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吴敬琏等经济学家则持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高新科技和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服务业的超常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可以不经过重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汪洋书记也认为,作为一个区域来说,不经过重工业化阶段是完全可以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的。欧州的瑞士,坚持环境为本,致力打造世界最宜居国家,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等高端服务业,赢得了世界花园的美誉,成为世界上富裕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国家;省内的珠海,通过坚定不移建设海滨花园城市,积极发展高端产业,也探索出了一条生态良好、产业高端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坚持环境优先,宜居带动宜业,打造环境品牌,集聚高端产业,能够绕过工业化低端阶段,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汪洋书记指出,梅州发展受到了很多外部条件制约,正因为这样,使梅州避免了走传统工业化的路子,为梅州选择新模式创造了一个条件。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也认为,梅州可以借鉴“瑞士模式”,从传统的工业思维中解放出来,建立现代人本思维,特别是后工业思维,降解经济地缘弱势,强化自然生态优势,营造高端人文环境,培育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广东的“北欧”,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只要我们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打造适宜居住、适宜度假、适宜养生的环境品牌,梅州应该能够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吸引高素质人才;应该能够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推进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由工业化初期阶段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成功转型,实现后发崛起。
  (二)“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是破解山区科学发展难题的重要选择,是梅州走出区位劣、经济差、人才缺、边缘化之恶性循环的突破口。
  《淮南子》里有一句话:“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用以比喻环境的重要非常恰当。千百年来,安居乐业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好的环境,人才引不来,来了留不住;没有好的环境,项目引不来,来了建不好;没有好的环境,一个地方就没有吸引力,更不具备竞争力。一个地方能否加快发展,发展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发展要素的聚集程度,而发展要素的集聚,关键在于发展环境的优劣。哪个地方的环境好、服务优,发展要素就流向那个地方。在发展要素中,最重要是人才。而建设宜居环境,则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大家形成了这么一个共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这几年,梅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客观上仍未根本走出“区位劣、经济差、人才缺”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投资拉动不强、优势转化不易、边缘化严重的被动局面。如何破解制约梅州科学发展的难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迫切而困难的考题。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粗放型的传统老路理论上不能走、政策上不给走、实践中走不通。今时今日,靠低廉劳力和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的机会不再有,靠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发展经济的做法不允许。汪洋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梅州再走东莞的道路,我看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相反,只有坚持环境优先,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才能有效破解边缘化难题,集聚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产业,实现生态永续、宜居永续、发展永续,走出区位劣、经济差、人才缺之恶性循环。
  (三)“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是彰显后发优势的重要内容,是增创梅州生态、文教、平安三大优势的着力点。
  建设宜居城乡与彰显梅州后发优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生态优美、文教兴盛、社会和谐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也是我们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开创山区科学发展新局面,就必须扬长避短,挖掘潜力,增创优势,不断提升环境优美度、社会文明度和公共安全度。我们只有按照“生态发展”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才能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只有弘扬创新客家文化,发展振兴教育事业,擦亮“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加快建设山区文化强市,才能巩固提升文教优势;只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才能巩固提升平安优势。三大优势的巩固提升,有利于宜居环境的打造,有利于发展要素的集聚,有利于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
  (四)“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梅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过去人们认为只要“富起来”,就是过上了幸福生活,现在人们追求的幸福生活,不只是物质享受,还包括环境享受、精神享受,以及社会、文化、民主权利的充分保障,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凝聚成为秩序良好、活力充足、参与度高的社会共同体。宜居建设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综合发展过程,最终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山区百姓共享绿色崛起成果,让城乡社会更加和谐,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在一定意义上说,“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都是“宜居带动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突出关键环节,不断创新“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既要全面谋划,又要突出重点,创新思路举措,在事关全局的几个突出问题上谋求新的突破。
  (一)如何建设宜居城乡?
  建设宜居城乡涉及面很广。当前,我们要突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这个重点,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以实施重点绿色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依法依规整治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打造“岭南林海、天然氧吧”,巩固提升梅州的生态建设水平。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注重环境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抓好梅江、韩江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护好饮用水源区、生态敏感区,建设碧水蓝天的美好家园。
  着力提升城市品位。要统筹城乡规划,逐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要突出城市特色,保护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老建筑,精心设计城市道路、广场和标志性景观,全面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把梅州建设成为现代特色与自然人文特色相得益彰,充分体现森林围城生态景观,充分体现历史名城时代气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加强城市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加快“三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擦亮梅州的城市名片。宜居城乡,重在镇村。要通过示范带动、科学考核、动态管理等手段,广泛开展宜居城乡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宜居城镇、村庄。
  着力保障社会安宁。梅州向来治安良好,社会和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也将面临社会安全方面的新问题。要着力构筑政治安全、治安安全、公共安全、信访安全和生产安全五大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着力完善服务设施。按照出行方便的要求,加强公路、铁路、航运、航空和城乡公共交通建设,构建便捷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生活方便的要求,加强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商贸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如何培育绿色现代产业?
  绿色崛起的核心是经济的崛起,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崛起。推动绿色崛起,不是不要工业化,而是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培育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市经济在青山绿水中实现跨越发展。
  确立生态发展理念。要按照汪洋书记的要求,认真研究“宝丽华现象”,积极推广宝丽华集团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经验,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发展观念和绿色消费模式,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能源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制度创新转变,实现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
  加快重点产业开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建材、陶瓷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形成支柱。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以产业承接为途径,集中力量培育烟草、电力、矿业、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全省重要卷烟生产基地,电力生产基地,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贵金属加工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和电子信息(电声)产业基地。要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培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潜力产业和非资源型替代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培育旅游先锋产业,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工业的有机融合,带动物流商贸、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按照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壮大水果、茶叶、油茶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供应中心。
  搭建发展平台。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特别是要按照“生态工业园、梅州新城区”的发展定位,举全市之力把“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园区。要通过园区建设,推动企业进园,实现集聚发展,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传统发展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要坚持以信息化为引领,进一步普及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城乡信息化进程,努力建设区域性的电子商务中心,使信息化成为“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的重要平台。
  鼓励自主创新。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打造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优化创业环境。弘扬崇商重企时代理念,坚持面向珠三角、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向港澳台和东南亚,大力招商选资,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更好更多的企业落户梅州,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开发水平。完善创业政策,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机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先富起来的人们积极投身“二次创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骨干企业上市,力争五年内全市的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5家以上。
  (三)如何提升文教优势?
  文化建设是绿色崛起的支撑。要通过提升文教优势,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要牢固树立“投资于教育就是投资于人民、投资于未来”的理念,建立完善优先发展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各项改革,实现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力争五年左右在全省山区市中率先实现“教育强市”目标,为打造人力资源强市奠定扎实基础。
  积极创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创建活动,对客家文化实施整体性、全方位的保护、开发和创新,提升“世界客都”地位,擦亮“世界客都”品牌,把梅州建设成为客家文化研究、客家文化产品研制、客家文化传播的基地和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依托客家文化资源,以文化艺术业、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各种文化节庆活动为重点,把梅州的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新的优势产业。要加强与粤赣闽等客家地区的合作,打造大客家文化圈,增强客家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要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更多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如何改善重点民生?
  改善民生是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围绕山区群众就业、养老、看病等切身利益问题,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充分依靠社会力量,持续改善重点民生,不断优化民生环境,让山区百姓更多更好地分享绿色崛起的成果。
  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要紧紧抓住省推进“双转移”工作的重大机遇,积极输送农家子弟和富余劳动力接受培训和推荐就业。要制定实施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施办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市区、县城、中心镇转移就业。要制定实施优秀进城务工农民落户城镇政策,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安家落户。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大力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困难群众救助全覆盖。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实现全民医保。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完善农房统保制度。
  突出解决重点民生问题。要全面推进《五年民生计划》。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韩江、梅江重点堤围除险加固等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梅城江南东片改造。加快实施“农村低保特困户住房解困工程”,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泥砖房改造。要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办好市、县两级重点综合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规范建设村卫生站,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三、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正如汪洋书记所说:“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是一条探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但无疑是一条方向正确的道路。”走这样一条路,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离不开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我们这条路就一定能够走好,这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一)继续解放思想,倡导干事创业。
  营造不搞争论、积极干的氛围。这次提交全会审议的《决定》,有不少新观念、新思想、新举措,也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声音都是正常的,但不要争论,更不要因此分散了谋发展、促崛起的精力。各级领导要带头干,正确引导大家跟着干,在全社会形成“实干兴邦”的良好干事氛围。
  营造非禁即入、放胆干的氛围。这次会议提出的工作重点,多数是方向性的、原则性的,还需要鼓励大家敢想、敢闯、敢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体抓好落实。凡是法律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就可以努力去试、去闯、去干。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干事创业者,以宽松的政策支持干事创业者,以宽厚的心态理解干事创业者,以宽容的精神善待干事创业者,对敢于“杀出一条血路”的干部,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改革试验中要宽容失败,不要乱打棍子,乱抓鞭子,乱扣帽子,让他们放胆干事。
  营造永不懈怠、长期干的氛围。推动绿色崛起,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主进程的战略举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一步一个脚印长期干下去,才能取得成效。要正确对待发展中一时的快慢得失,突破“好”与“快”非此即彼的误区,树立与绿色崛起相适应的、尊重客观规律的实践观,不动摇方向,不急于求成,不浅尝辄止,持之以恒地推动绿色崛起。
  (二)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
  《决定》明确了梅州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能指望一场学习讨论、一次会议布置、一个决定文件,就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周全。因此,贯彻落实好《决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原则,既要大胆实践,对能够直接采用的内容积极实施;又要敢于创新,不能直接采用的要联系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要在开放中实践创新,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把握发展趋势,形成以开放促实践的生动格局。要在群众中实践创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在试行中实践创新,鼓励先行先试,通过实验探索,尽可能地以较小的成本获取破解山区科学发展难题的成功经验;要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些县(市、区)、镇(街)、村及行政、企事业单位作为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决定》的贯彻落实。
  (三)出台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
  这次会议以后,市委、市政府将根据《决定》精神,建立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制订重点行动计划、建设宜居城乡、创建教育强市、建设平安梅州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为《决定》的贯彻执行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各地各部门要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上下结合,相互衔接,制定好具体的措施办法,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近期,各级各部门要组织专门班子,安排专门力量,抓好配套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尽快形成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特别是贯彻落实省“双转移”决定的实施意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穗梅共建园区的规划及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总体规划和考评办法,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施办法等等。
  (四)加强党的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梅州能不能成功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绿色崛起的能力。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让善于推动绿色崛起的人上,怠于推动绿色崛起的人让,阻碍推动绿色崛起的人下,真正把关键时刻、困难当头经得住考验,有新招有实招见成效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选好配强班子。制订团代表直选团委书记试行办法,逐步扩大采用直接推选的方法选拔配备干部的范围。二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宗旨教育、党性教育,落实好村干部激励措施,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在农村基层落到实处。三要加强干部培训交流。要着眼梅州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党政战略后备干部,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在市县镇三级交流使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能力和团队战斗力。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领军型人才,满足梅州推动绿色崛起的需要。五要加强梅州人精神教育。坚持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梅州人精神教育干部,培养广大干部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勇于“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打造一支长期扎根山区、始终干净干事、适应科学发展的干部队伍。六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创新体制,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确保广大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总之,要通过加强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凝聚力量,焕发斗志,以坚毅自信、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汪洋书记提出的“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迈向新的目标,不断做出新的业绩。
  同志们,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梅州人民愿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坚定自信、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建设全省魅力独具的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而努力奋斗!
(编辑: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