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旅游酒店产业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成功案例 >> 从省级贫困村到生态艺术小镇 长沙浔龙河打造“回得去的乡愁”
旅游酒店产业
国内外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国内外旅游酒店产业大公司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成功案例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乡村游 农家乐 乡村民宿 | 客家地区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客家地区旅游景点与旅游线路 | 客家地区旅游公司 | 客家地区宾馆酒店
从省级贫困村到生态艺术小镇 长沙浔龙河打造“回得去的乡愁”
客家经济网   2018 年 11 月 3 日 21 时 11 分 39 秒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8-10-31 22:00:00
原标题:从省级贫困村到生态艺术小镇 长沙浔龙河打造“回得去的乡愁”
    浔龙河村民集中安置区。浔龙河小镇供图

  中新网长沙10月31日电 题:从“省级贫困村”到生态艺术小镇长沙浔龙河打造“回得去的乡愁”

  记者 唐小晴

  郁郁葱葱的山林果园、白墙灰檐的联排别墅、精致热闹的商业街、业态丰富的创业街……从长沙市区驾车北行,城市的喧嚣渐渐远离,一座恬静优美的现代化村庄映入眼帘。这便是湖南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星空木屋酒店。浔龙河小镇供图

  这里9年前跟中国大多数山村相似:山多、闭塞、贫困,是一处头顶“省级贫困村”帽子的贫穷偏僻之地。9年后,浔龙河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了近100倍,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多。一栋别墅、一个门面、一个菜园、一个车库、一个院子是集中居住片区村民的“标配”。这个中国生态宜居示范村形成了“美丽乡村+生态社区+特色产业”的浔龙河经验。

  浔龙河村(原双河村)由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条件,村民祖祖辈辈都是“靠山难吃山、靠水未吃水”,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衰败和凋落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

浔龙河村民集中居住区。浔龙河小镇供图

  变化源于一个名叫柳中辉的人带领团队返乡创业。2009年,被选为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的他依据交通区位、生态环境及文化底蕴三个基础优势,结合国家政策,对浔龙河乡村资源、乡村文明、治理结构进行了重构和提质;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集中治理、村民集中居住的“三集中”,实现村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柳中辉介绍,浔龙河的老百姓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解决了“吃饭”问题,通过一家一块菜地解决了“吃菜”问题,通过每家一户商户租金收入解决了“吃肉”问题,通过集体经济分红解决了“娱乐”问题,通过就业和创业解决了“致富增收”问题。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生态景观。浔龙河小镇供图

  “以前主要靠养猪和种地,一年收入七八千,现在十几万。从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50岁的贺彩珍是第一批搬进别墅的80户村民之一,现经营着一家40多平方米的擂茶店,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她家流转山林和出租门面还能另外获得一笔可观收入。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浔龙河城中有村、村中有城、闹中求静、动静相宜,绘就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画卷,真正实现了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入选2018年《中国特色小(城)镇暨千企千镇工程》典型案例。

浔龙河樱花谷。浔龙河小镇供图

  “搭建了一个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创新平台,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地城镇化’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镇生活,同时又能实现就近就业,实现安居乐业。这一平台还吸引着来自城市的人才在绿水青山中创业,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回得去的乡愁’。”柳中辉说。

  作为大艺术家田汉的故乡,浔龙河村现正筹建田汉文化长廊、田汉大剧院,深度挖掘和传播田汉文化,并致力于以浔龙河创客孵化平台为载体,打造中国首个万亩生态艺术众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