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闽南地区 >> 闽南文化 闽南话 闽南地区教育 >> 传承闽南文化,听听专家如何说……
闽南地区
国内闽南籍亿万富豪 | 海外闽南籍亿万富豪 | 闽南商会 闽南地区的行业协会 世界闽商大会 闽南商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闽南商人在全国的投资 闽南地区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闽南商人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出路 闽南商人的地下金融与高利贷 | 闽南地区城市经济、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富裕村与新农村建设 | 闽南商人的国际化、闽南地区的外资 | 闽南商人研究 闽南商人精神 闽南商人失败案例 与闽南商人有关的法律案例 闽南籍职业经理人 | 闽南地区的自主研发与自主核心技术 闽南地区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闽南地区科技发展战略 闽南地区科学技术 | 闽南地区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主要产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 | 闽南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及比较研究 | 闽南籍经济学家 | 闽南籍科学家、院士、著名专家教授 | 闽南地区交通、通讯、能源、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建设 | 闽南地区国有经济 闽南地区经济问题 闽南地区经济综述 | 闽南文化 闽南话 闽南地区教育 | 闽潮关系 闽客关系
传承闽南文化,听听专家如何说……
客家经济网   2017 年 10 月 21 日 21 时 36 分 36 秒  
来源: 闽南日报   2017-9-29 9:38:17

    “多元的闽南文化研究”
    2017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7年9月22日
    地点:漳州市漳浦县
    活动详情
    9月22日,“2017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市漳浦县开幕。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副市长吴卫红,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台联副会长梁志强、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肖庆伟,以及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内外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
    此次研讨会以“多元的闽南文化研究”为主题,共收到来自国内外40余篇优秀专题论文。活动现场,与会专家积极分享交流了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闽台及东南亚闽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围绕闽台地方史研究、闽台及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闽台与东南亚民间信仰研究、闽台民间文学研究、闽台文化交流及民俗研究等内容展开热烈探讨。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闽南师范大学、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金门大学、金门县文化局、台湾中国民俗学会合办,旨在扩展对两岸及东南亚的闽南文化研究,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时彰显出闽南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积极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将参观考察黄道周讲学处、威惠庙、蔡新故居、赵家堡、诒安堡、蓝廷珍府第、唐郡漳浦等地。
    与会专家积极分享交流了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闽台及东南亚闽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围绕闽台地方史研究、闽台及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闽台与东南亚民间信仰研究、闽台民间文学研究、闽台文化交流及民俗研究等内容展开热烈探讨。
    本报记者撷选了4位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
    杨毅周:


    把“文化珍宝”串联起来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在杨毅周看来,作为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和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漳州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富集,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
    此次来到漳浦,杨毅周实地调研了赵家堡、威惠庙、蔡新故居、蓝廷珍府第等珍贵文物保护单位,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地方不仅保留下了原汁原味的闽南建筑造型和独特韵味,还对周边区域进行了绿化美化提升,让文化生态不再孤立存在,让人们获得更多美好的文化体验。这一系列优秀的经验和做法都非常值得其他地市学习和借鉴。”杨毅周说。
    那么,具有漳州特色的闽南文化,未来应该如何进行传承、弘扬与发展?杨毅周用一个“串”字做了概括:“串起这些‘文化珍宝’,才能串连起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他认为,不仅要加大对闽南文化保护研究的力度,还要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用智慧将这些星罗散落全市各处的‘点’串联成‘线’,并充分挖掘潜力,以文化联系情缘、带动产业,提升各个区域的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和效果,相信未来一定可以打造出更加令人惊艳的、独具魅力的‘漳州味’闽南文化特色旅游区,为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作出更多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
    丁荷生(Kenneth DEAN):


    用“电子化”激活民间宝库
    “别看我是个外国人,这么多年无数次往返漳州,让我也变成了半个‘江究郎’(闽南语:漳州人)!”采访中,丁荷生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向我们讲述他与漳州的“不解情缘”:“1984年,我就跟导师来过漳州,实地走访考察闽南民俗文化和庙宇文化。”
    为了能进一步探寻出福建省内的多座庙宇与东南亚华社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丁荷生带着团队,在福建漳州、泉州等地做了长达二十余年的田野调查,并将调查中所发现的珍贵庙宇碑文编辑成册。
    “这次来漳州参加学术研讨,我特意带来了刚完成的《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漳州分册》资料信息。里面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现出从漳州大小庙宇里搜集到的近万件珍贵文物,还用中英文做了详细注解。”在丁荷生的眼中,这些历经百年的文化载体都是“活历史”,都是民间的“文献宝库”,在进行文化溯源和传承中发挥着巨大力量。
    丁荷生认为,要想保护好漳州这些珍贵的文化印迹,不仅要下“苦功夫”,还要用“巧劲”,借助现代电子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程序,将闽南文化留存智能化、信息化。“比如开发一款文化地图APP,将区域内文化古迹的位置、图片及历史信息标注在电子地图上,汇集成一座网上文化博物馆,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便捷快速传播。”
    金门大学校长 黄奇: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采访中,黄奇说:“厦漳泉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而漳州市则是核心中的核心。闽南文化的研究应以语言为主,即闽南语。目前就漳州而言,世代居住在漳州地区的老百姓中,青少年一代对闽南语掌握得不够好,有断层的危险。大量生动、丰富的闽南语正在消亡,一些记录文化的闽南语宝贵资料正在流失。”黄奇认为,语言的消失,不仅是语言问题,它关系到保留区域文化特点的问题。
    “今天我们在关注闽南文化的传承,其实也就是关注生命的记忆和独特的生存象征,关注自己生存的根系。闽南文化传承需后继有人,因此必须从小抓起。而文化的存在依赖于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黄奇提到,对于闽南语的传承要通过视频保留。由于闽南语语音多,拼音不精准,纸质教材教学效果不佳,通过视频才能保留最原始的口音。
    此外,治本之策依然在于青少年。营造语言环境,提高人的文化自觉,在家庭中讲方言、听方言,对青年一代从小抓起,耳濡目染,让闽南方言继续传承下去。黄奇表示,希望与闽南师范大学共同研究,形成长期实质的合作交流,形成闽南文化研究的长效机制。
    台湾民俗学者 陈益源:


    闽南文化不是狭隘的地方文化
    “闽南文化的研究不是狭隘的地方文化研究。”陈益源认为,闽南文化具有普遍的世界性,我们的先民在世界各地扎根,使闽南文化走向世界。“闽在海中”不是随意的记载。
    “就如闽南先辈六百多年前来到南洋,他们将家乡的神灵一起移植过来,一方面源于对故乡神明‘崇德报公’的纪念,另一方面祈求神明保护他们在异乡吉祥平安。就这样,他们把闽南文化带到了南洋。”陈益源说,我们要珍惜这段历史,跟随先民了解祖先、认识自己、找到方向。尤其对于漳州而言,闽南文化虽底蕴深厚,但起步较晚,面对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要有危机感。
    “如果我们不将传统闽南文化加以保护、传承、创新、传播、交流、建设,便可能失去祖地优势。在这方面,闽南师范大学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通过设立闽南文化研究院,向学生传播闽南文化的核心价值,让闽南文化的精髓得以不断传承。”陈益源表示,除此之外,我们还应从客家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的传承中汲取营养,对闽南文化加以创新发展。文创、旅游、饮食、休闲等从闽南文化汲取精华,从而延伸闽南文化的内涵。


    本报记者 蔡柳楠  见习记者 王心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