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汇集
建设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各级政府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海外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海外中小老板的投资 | 大力扶持本地籍在本地发展的老板的发展 | 客家籍老板之间客家地区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 发展重点产业集群 | 龙头企业、大项目、重点项目带动 | 千方百计吸引高新科技人才到本地创业,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 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 | 大力促进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并且不断快速进步 | 选择发展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型零部件元器件产业 | 发掘、发挥客家和本地人文优势,带动、促进经济发展 | 搞好城市化、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工作,带动经济发展 | 搞好城镇化、专业镇规划与建设 | 保护、规划、建设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 客家特色山区特色旅游业,产业化农业 |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客家山区具有独特比较优势的产业 | 发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园区 |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 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 |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周边发达经济圈 | 主动争取央企、省企投资大中型项目 | 争取政府专项资金、专项计划项目 | 争取各种非政府基金 | 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共同发展 | 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转移就业 | 发达市县及省政府部门等对口帮扶 | 同等条件下当地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 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 主动争取国内的非客家籍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港澳台、国外的非客家籍华人华侨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美欧日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大企业的投资 |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 工业化发展战略 |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 请本地及本地籍百姓献计献策 | 请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师调研指导 | 参观、考察、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地区的做法,避免失败教训 | 抓住国家、省实施重大发展政策机遇,实现大发展 | 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大力改造和跨越式发展传统经济
“宁都经验”(上篇):开拓创新促发展
客家经济网   2015 年 5 月 8 日 18 时 25 分 53 秒  
来源: 客家新闻网 陈洪明   2015-5-6 8:17:00

——苏区振兴“宁都经验”的探索与调查(上篇)



    这是一次发展升级的大胆探索——三年多来,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扶持下,宁都县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2.5亿元,同比增长9.7%,经济总量连续3年创新高。

  这是一种由里到外的全新变革——放眼现在的宁都,满目是变化着的风景。从城市到乡村、从政风到民风,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成果,是宁都3年多来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打造的苏区振兴“样板”。

  从3年前贫困“样本”到如今振兴“样板”的嬗变,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带着疑问,带着思考,我们深入宁都的纵横阡陌中,去追寻足迹,找寻答案。


 
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村新貌。


 
  一年一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消除安于现状思想,创造“宁都精神”,在发展中主动适应新常态,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宁都样板”——

  过去的宁都县,由于种种原因,干群上下一度士气低落。当周边县你追我赶、竞相发展时,宁都却背着贫困落后的沉重包袱缓慢前行。

  2011年换届后,以王四华为班长的县委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遍宁都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摸清了宁都的落后根源。形成的调研报告《怎样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以宁都为样本》,成为赣州市向国务院递交的9份调研报告中的唯一一份县级报告。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实施。“《若干意见》是国之方略,更有顶层设计,将改变宁都贫困落后的面貌。”宁都县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常态中实现赶超发展,唯有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宁都要振兴发展,解放思想是关键。从大讨论、主题教育、教育实践到深化提升,“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活动已连续开展4年,一年一主题,已从党员干部向社会公众拓展,从表层现象向思想深处延伸。

  在“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活动中,开拓创新的宁都干部打破常规,走进群众中征集意见建议,对建设性的见解进行提炼、酝酿,最终确定以“崇文、怀德、开放、致远”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宁都精神”。

  面对过去,没有全盘否定、新官不理旧事,只要是大家认为正确的都坚持,尽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如重启了停滞十年之久的反“围剿”战争纪念园建设,实施了群众呼吁多年的永宁水利枢纽建设。

  结合现状,确定了“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聚集发展”的发展战略,明确了“经济跃上去、信访降下去、风气要转变、百姓心气顺”的工作路径,制定了工业“4+3”、城市“1+2”、农业“特+专”的具体计划,设定了“宁静致远、都和民安”的总体目标。

  立足长远,对续建的工程和项目,有条件的,全力推进、加快完成;条件暂不具备的,该停则停、该缓则缓,尽量不给后任留尾巴、撂挑子、甩包袱。

  通过凝练一种精神(宁都精神)、建起一座展馆(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举办一次研讨会(易堂九子研讨会)、发行一套丛书(人文宁都系列丛书)、扶持一批剧团(以卫东宣队为代表的农民文艺演出剧团)、评选一批好人(翠微之子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凝聚起全县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正能量。一时,翠微峰下红旗漫卷天地新。

  三年多来,宁都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县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宁都工业园220千伏变电站。



    立足实际,敢于创新主题教育的宣传载体,县领导带头转变心态和作风,打通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群众办事难,干部进村难,是过去宁都干群关系的真实写照。在这一点,换届后的县领导清楚地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作风。

  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主题教育的“活动办”,分设综合、督导、宣传等小组,从有关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办公,对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并有效推进。同时,县领导带头规范公务接待、公车私用、办公用房等事项。

  通过一本学习读本、一份工作简报、一场知识考试、一个宣传栏、一条标语、一条短信、一个网站、一个电视专栏、一场作风建设知识竞赛和一场“弘扬苏区精神,立足岗位争优秀”主题演讲比赛等“十个一”进行了高密度、多形式、立体式的宣传。

  加大督导力度,把重大项目建设、“三送”工作、干部作风建设、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统筹到主题教育活动范围内,同时创新督查方式,邀请30余名“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石城、瑞金的纪委工作人员参与明察暗访。对督导和暗访中发现的干部作风问题,在县电视台、机关效能建设网、《宁都手机报》“干部作风建设”专栏及时曝光。

  一系列的举措,坚定了干部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也增强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

  干部心态和作风的转变,直接提升了战斗力。如干部用6天时间打通了翠微西路、环西北路等“断头路”,10天时间拉开了龙溪湖路网,3个月之内贯通了多年没有贯通的三环南路,半年时间不到拆了10多年没拆掉的南门48套违章建房。

  干部的心态和作风的转变,直接增强了凝聚力。竹笮乡大富村村民在宁都大道建设过程中,感动于乡政府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上门做工作,从“要我拆”变成“我要拆”;小布镇大土楼村一拆迁户,感动于乡干部的为民情怀,从“钉子户”变成了“村干部”。

  东山坝镇小源村村民曾作兴,幼年丧父,双目失明,老婆残疾,儿子患病,房屋摇摇欲坠,生活举步维艰。“三送”干部与其结“穷亲”,捐资筹款帮他儿子治病、挑砖搬瓦帮他建房,最终曾作兴圆了住房梦、健康梦。

  特别是在小布镇圩镇建设的过程中,推行民主协商的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当地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妥善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由谁当主体”“如何保长效”等问题,破败落后的小镇蜕变成“中国最美乡镇”。

  调解纠纷7326件、为群众办好实事3.745万件、解决实际困难2.035万余个……三年多来,宁都不仅打通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先后荣获全省信访积案化解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先进县和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等桂冠。


 



    赣州市龙树实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入驻宁都工业园,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年上缴税收5500万元以上。

    进一步统筹协调,以改善交通为基础创优投资创业环境,以电商、光伏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夯实振兴发展基础——

  过去的宁都县,受交通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致使重大项目进不来,产业发展层次低,生产配套能力差。

  2011年换届后,县委、县政府深知滞后的交通网络成为宁都人心中的隐痛。很快,宁都人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平台,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交通区位条件。

  经多方努力,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宁都至兴国(龙口)高速公路先后开工建设。 此外,鹰瑞梅铁路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吉建铁路、吉永泉铁路项目建设成功衔接,重大交通项目捷报频传。

  走出去的道路有了,招大引强的底气足了,产业发展的信心足了。

  抓住电商进农村的有利时机,依托“一个人”——宁都籍“2011年全球十大网商”刘鹏飞,创建“一个园”——宁都电商孵化园,撑起了“一片天”——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2014年,电商孵化园在全省一级率先建成投运,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县。

  同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民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对农业产业进行整合,推进农业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创建一批宁都农业品牌,实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去年,全县电子商务实现网销额6亿元,同比增长47%。

  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选址建设核电、风电、光伏发电、水电和火力发电等项目,积极推广万家屋顶光伏发电、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使用。目前,投资10亿元的安福社溪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并网。

  以易富科技为“母舰”,打造轻纺服装产业集群;以永通科技为引领,培育化工矿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龙树门业为龙头,打造门业产业基地;以光伏发电为突破,培育新能源产业……近年来,该县坚持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核心,突出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4+3”产业体系。

  更为可贵的是,该县将进一步统筹协调,致力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著名服装品牌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门业生产基地、全省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该县逐步形成“一园三区”新格局,园区总规划面积达到857.84公顷,共有入园企业136家,其中84家已投产,规模以上企业64家。

  过去一年,宁都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1家,比上年增加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2亿元、增加值25.6亿元、利税总额9亿元,分别增长9.4%、10.8%、30.5%,与2010年相比翻了一番。易富科技等3家纳税首超1000万元,永通科技成为赣州市第二家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

  《若干意见》实施以来,一条条宽敞的道路、一项项重大的产业,都已成为宁都振兴发展的强大基石。